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审计模式,是在账项导向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充分了解和评价,分析、判断被审单位的风险及其程度,并将审计资源集中于高风险的审计领域,采取相应的审计策略,目的是加强对高风险的实质性测试,将风险降至最低。
1、风险导向审计不是对一个企业(单位)的全面审计,而是抓住重要问题,在操作形式上主要体现为重点项目审计。
2、风险导向审计关键是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所以重点是进行事前的项目审计,而审计也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通过审计发现类似的漏洞和问题,进而建立健全规章,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
3、风险导向审计不是“万能药”,不可能也不应该代替相关学科的科学论证,相反,它的功能应当主要是在项目符合科学论证要求的前提下,就如何保证项目投入科学,效能如何充分发挥而展开,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审计建议。风险导向审计只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不能将其作用扩大化。
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审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风险导向审计措施。
首先,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采购时,我们进行了风险审计,以防止决策失误。例如,在建设自愈式光纤环网和连接全区所有乡镇的光纤网时,我们通过风险审计确定了投入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从而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其次,在镇广播电视站的财务管理上,我们加强了财务审批制度,实行了资金预算制度,并建立了内部制度体系,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管理。
最后,我们还减少了现金收费,利用银行扣费来降低风险,并实行了造名造册管理和抽查机制,以防止资金的挪用和流失。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内部审计在自身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拓展。这期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内部审计的定义经历了多次演变。IIA的这一定义使内部审计的功能拓展到公司治理的层面,极大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它没有固定的书写格式,各企业审计人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可能有不同的写作方式。撰写内审报告中主要一点是重要事项优先。一般对某个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报告时,写作顺序为:为了审计……内审报告写作时尽可能多用图表,图形或表格能把复杂的数据及文档一
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的机会主义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财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以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内部审计通过审计手段向有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