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
管理费用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确定利润表中记录的管理费用是否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管理费用是否均已记录;确定与管理费用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是否已恰当记录;确定管理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确定管理费用是否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确定管理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二)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取得或编制管理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与报表数、总账数及明细账数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检查管理费用的明细项目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的核算内容与范围,结合成本费用的审计,检查是否存在费用分类错误,若有,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
3.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析:
(1)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各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
(2)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
(3)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检查费用的开支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计算是否正确,原始凭证是否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必要时作适当处理。
4.将管理费用中的职工薪酬、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额等项目与各有关账户进行核对,分析其勾稽关系的合理性,并作出相应记录。
5.选择管理费用中的重要明细项目作重点检查,并注意:
(1)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是否系经营管理中发生或应由公司统一负担,检查相关费用报销内部管理办法,是否有合法原始凭证支持。
(2)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检查相关董事会及股东会决议,是否在合规范围内开支费用。
(3)业务招待费的支出是否合理,如超过规定限额,应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调整。
(4)差旅费支出是否符合企业开支标准及报销手续;
(5)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检查是否按合同规定支付费用,有无涉及到诉讼及赔偿款项支出,并关注是否存在或有损失;
(6)检查诉讼费用并结合或有事项审计,检查涉及的相关重大诉讼事项是否已在附注中进行披露,还需进一步关注诉讼状态,判断有无或有负债,或是否存在损失已发生而未入账的事项。
(7)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和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核算是否符合规定,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等)是否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8)支付外资机构的特许权使用费支出是否超过规定限额,必要时应建议作纳税调整;
(9)上交母公司或其他关联方的管理费用是否有合法的单据及证明文件;
(10)复核本期发生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是否正确。
(11)对为被审计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大额固定资产修理费,关注其原因;
(12)检查库存现金、存货等流动资产盘盈盘亏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13)复核本期发生的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是否正确;
(14)针对特殊行业,检查排污费等环保费用是否合理计提。
(15)检查大额支出、不均匀支出和有疑问支出的内容和审批手续、权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16)对管理费用中的支出内容,关注有无不正常开支。
6.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一定数量的凭证,实施截止性测试,对于重大跨期项目,应作必要调整。
7.检查管理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甲方与乙方关于加盟合作的具体协议。甲方是职业教育培训服务组织,拥有商号和注册商标及经营管理制度和规范。乙方加盟后需认同并接受甲方的管理制度,在指定地点开设教育机构,并支付加盟费、品牌使用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双方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甲方的专有
职工购买公有住房的买卖条件及相关的维修服务。对于暂不允许上市出售的公有住房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正局级以上在职干部、超标准公有住房、学校校园和部队营房内的住房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新建住宅楼房的维修服务以及公有住房出售后的维修和管理费用标准。售房单
关于合同索赔中的管理费用计算问题,介绍了总部管理费用的几种计算方法,包括总直接费分摊法、特殊基础分摊法、日费率分摊法。同时,也探讨了人工费损失在工期拖延情况下的计算方式,分为生产现场人员的停工、窝工和低生产效率的损失两种情况。对于管理费用的索赔,需要
券商通过发行并购基金所获得的好处。券商能获取充裕的流动资金并深入了解行业政策,同时充分利用闲置资金与上市公司合作设立并购基金以获取收益。并购基金的盈利方式包括基金分红、固定管理费、上市公司回购股权的溢价和财务顾问费。此外,投资回报方式多样化。并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