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期初余额审计的含义是什么

期初余额审计的含义是什么

时间:2020-05-25 浏览:1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419
审计能够提高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是一种合理保证。那么期初余额审计的含义是什么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广义地讲,期初余额的审计既包括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所涉及到的如何审计财务报表期初余额问题,也包括注册会计师执行连续审计业务时所涉及到的如何审计财务报表期初余额问题。对于后者,注册会计师在当期审计中通常只需关注被审计单位经审计的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做出重新表述,很少再实施其他专门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必然会面临如何审计财务报表表期初余额问题,应当注意把握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充分考虑期初余额对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影响。

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审计的毕竟是被审计单位本期的财务报表,如果对期初余额审计过于详细,势必会增加审计成本,延长审计时间,并给被审计单位带来审计费用过高等负担。因此,注册会计师对期初余额的审计,应该遵循适度原则。

期初余额是指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期初余额以上期期末余额为基础,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正确理解期初余额概念,需要把握以下三点:

1.期初余额是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期初已存在的账户余额是由上期结转至本期的金额,或是上期期末余额调整后的金额。期初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通常而言,期初余额是上期账户结转至本期账户的余额,在数额上与相应账户的上期期末余额相等。但是,由于受上期期后事项、会计政策变更、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等诸因素的影响,上期期末余额结转至本期时,有时需经过调整或重新表述。

例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企业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对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事项,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实际上,采用追溯调整法或者追溯重述法,就是在上期期末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形成本期期初数。

2.期初余额反映了以前期间的交易和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的结果。期初余额应以客观存在的经济业务为根据,是被审计单位按照上期采用的会计政策对以前会计期间发生的交易和事项进行处理的结果。

3.期初余额与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相联系。首次接受委托是指注册会计师在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首次接受审计,或上期财务报表由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接受的审计委托。

虽然如前所述,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所审期间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一般无须专门对期初余额发表审计意见,但因为期初余额是本期财务报表的基础,所以要对期初余额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期初余额对所审计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合理运用专业判断,以确定期初余额的审计范围。判断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报表的影响程度应着眼于以下三方面:

一是上期结转至本期的金额;

二是上期所采用的会计政策;

三是上期期末已存在的或有事项及承诺。

注册会计师应以这三方面的内容为依据,确定期初余额对本期财务报表的影响。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其在审计工作中的问题。不合规发票包括违反发票管理办法规定的发票和本身不具合法性的发票。审计报告中常出现被审计单位存在“入账发票不合规”的共性问题。对于不合规发票的处理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 审计报告(会计学领域的概念)

    审计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的相关内容。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审计后提交的书面文件,旨在表达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的意见。工程竣工验收则是工程项目完成所有设计和合同要求后的最后一道程序,包括编制验收报告和提交一系列相关文件资料。通过验收备

  • 汇总审计差异并确定调整事项

    审计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汇总审计差异并确定调整事项,与被审计单位就审计相关事项进行沟通和签字确认,编制各种汇总表和试算平衡表,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及评价审计结果并草拟审计报告等。审计团队还就与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和内部控制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 必须设立多个互相牵制的岗位,对整个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