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1日上午,赵某乘坐日照某商场内的电梯时摔倒受伤,经医院诊断为右外踝骨折,经鉴定构成九级伤残。赵某认为,商场未在电梯入口设置注意安全的警示标志,没有提示乘坐人乘坐电梯的方法,亦未有工作人员值守电梯,存在过错,应对其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对此,商场辩称赵某乘坐电梯时未用手扶着电梯扶手,而在电梯上往前行走,从而导致向后方跌倒。后赵某与商场协商未果,起诉到法院,请求依法判令产生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经济损失15万余元。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人民法院审理后,一审判决被告日照某商场赔偿原告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等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0万余元。
法官说法
对于该案判决,承办法官解释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案中,被告商场以在从事社会活动中获取利益为目的,其作为公共场所的购物销售人和管理人,应承担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在合理限度范围内充分保障购物消费者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电梯是一种对人身和财产安全存在较大危险性的特种设备,作为电梯运营使用单位的被告,应当将电梯的安全使用说明、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张贴于易于为顾客注意的显著位置,以提醒顾客注意安全,避免受到损害。被告商场未提交证据证实事故发生前其尽到了充分的安全管理义务,被告存在过错,应对赵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同时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赵某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乘坐电梯时应当按照电梯乘坐规则,扶好电梯扶手,尽到充分安全注意义务。但赵某未能充分注意安全,导致自己受伤,其自身亦存在一定的过错,应适当减轻被告的责任。据此,法院作出了如上判决。
一起关于钱某起诉赵家兄弟的具体案件,包括起诉状或一审判决书的结构和内容。起诉状或判决书包括标题、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等部分,详细陈述了案件的事实和证据。若调解无效,法院应继续审理并根据案件情况作出判决。
宣判后收到判决书的时间及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当庭宣判的案件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案件则在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判决书的生效时间因一审、二审及不同案件类型而异。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判决生效后的探监程序,包括探监时间条件和家
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和要点。刑事判决书的首部包括标题、编号和公诉机关或自诉人的情况,需要详细说明被告人的身份背景。同时,还探讨了案件的审理情况,包括案件的由来、审判组织和到庭情况等。通过详细阐述刑事判决书的构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辨别刑事判决书的真伪。
民事、行政和刑事裁定书的生效时间。一审判决书在上诉期满后的第十六天生效,行政和刑事一审判决书在收到判决书后的第十五天未上诉则生效。二审判决书因实行二审终审制度,在送达时即生效。同时,还介绍了不同案件上诉期间的计算方式,如遇法定假日则延期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