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第二条的规定,资产包括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活动,其目的是促使被审计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防范资产管理风险。
企业应建立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审计制度,并明确审计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应检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包括国家关于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企业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企业内部控制手册》中有关资产管理的内容,以及国家、行业协会和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审计规范和标准等。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是确保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促使企业预防和控制资产管理风险。具体目标包括: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内容因审计主体、审计要求和审计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采用传统的全面审计方式,应审查和评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方式,应以资产管理风险为导向,审计已设计完成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否有效执行,是否有效控制了资产管理风险,以及已设计有效的资产管理各控制点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实施,是否有效防止了各控制环节的风险,并持续改进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等。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包括:
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审计以及固定资产的审计。收入审计方面,讨论了存在的收入管理混乱问题,如未纳入账内核算的房租费和手续费等。固定资产审计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如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未作账务处理、出租土地使用权合作建房未入账以及自行处置固定资产手续不健全等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