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监察 > 行政监察法律法规 > 行政案件立案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行政案件立案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3-10-06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882
行政立案是指法院对立案部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审查,以决定人民法院是否受理该诉讼的司法行为。在审查起诉材料时,应当审查以下内容:第一,法定条件。包括审查被诉行政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的管辖、审查原告是否适格、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记忆事实和理由。第二,法定起诉程序。审查当事人起诉是否符合法定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关系。如是复议前而当事人并没有在起诉之前经过行政诉讼之前经过行政复议,法院将不再予以受理,并告知原告复议决定在再诉讼。第三,法定起诉期限。审查当事人是否在法定期限内起诉。第四,审查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完整、形式是否规范,是否提交了相关行政处理决定书以及相关证据等,其他手续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第五,审查是否属于重复诉讼。

行政诉讼案件的形式要件审查

根据行政诉讼案件起诉人所提交的材料,人民法院立案部门应当按照一定程序进行形式要件审查。这一审查过程主要涉及对原告提交的书面起诉材料的形式要件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审查。其中包括对起诉状的形式要件审查以及起诉人身份要件审查等。

审查起诉状的方法和技巧

立案部门首先应当明确法律要求起诉状必须具备的条件。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以及第三款的规定,在形式上,起诉状必须具备三个要件,即具备明确的被告、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和理由部分完整。因此,在实践工作中,立案部门应当审查起诉状的以下主要内容:

1. 是否有明确的被告

立案部门需要核实起诉状中是否明确指明了被告的身份,并且被告是否为行政主体。由于立案部门通常只能直接接触起诉人,很少接触被诉主体,而且被诉主体是否适格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在庭审中进一步查明。考虑到立案部门的审查时间有限(通常为七日),因此对被告的审查标准相对较低。只要原告在起诉时明确指明了被告,并且被诉主体与被诉行政行为有关,就符合初步审查的要求。基于这一要求,立案部门还应根据原告所诉的事实和理由,对是否应当追加或变更被告进行初步审查。

2. 是否应当追加或变更被告

举例来说,如果原告对行政主体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不服而提起诉讼,立案部门应当审查起诉状中原告所列的被告是否包括土地使用证上盖章的行政主体。如果不包括,立案部门应当询问当事人是否是因为错列或遗漏了被告。如果是这种情况,应当建议原告变更或追加被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国企重大信息公开的要求

    国企重大信息公开的要求。根据国企的性质和内部机密的特点,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某些重大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XX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省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等。同时,要求信息公开必须真实、准确、及时,不得

  •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政府通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具有法律约束力。通告内容庄重严肃,发文机关多为高级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公告通过新闻媒介传播,面向国内外公众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其制定机关受到一定限制,只

  • 监察调查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的程序

    监察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时所采取的各种强制措施的程序,包括讯问、询问、留置等调查措施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和要求。调查人员需出示证件并出具书面通知,并由至少两人进行,形成书面材料并签名盖章。重要取证工作需全程录音录像。监察调查程序包括立项、制定方案和实施、

  • 行政诉讼一般多长时间出结果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于一审行政案件,法院应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作出判决。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高级人民法院批准,高级人民法院在一审案件中需要延长期限的,由最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很显然,这四个基本条件也是人民

  • 新行政诉讼法主要修改了什么
  • 行政案件的审限的含义是什么
  • 受移送管辖法院如何立案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