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出租舞弊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私设“小金库”:某些单位将闲置的办公设备、车辆、机械、办公房等固定资产出租,然后将出租收入私自设立“小金库”。
2. 挪用固定资产:一方面,单位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转移给其他单位使用,由其他单位转租,坐庄分成收入;另一方面,经管人员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出租给关系户使用,不办理任何手续,出租收入不入账。
3. 操纵固定资产盘点:为了掩盖账实不符,单位往往通过操纵固定资产盘点来掩盖固定资产存在的舞弊情况。
4. 收支不真实:单位将固定资产出租收入先挂在单位暂存款,然后通过暂存款科目列支一部分支出,使单位收支不真实。
5. 用租金抵顶其他开支:单位使用固定资产出租收入抵扣在承租方购买的商品或招待费开支。
固定资产出租舞弊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经费不足和职工福利:一些单位因行政办公经费紧缺,业务接待费开支困难,将出租固定资产收入列支在“小金库”中;有的单位为多发职工福利,将出租固定资产收入设立账外,直接分配给职工作为福利费。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只注重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略了日常管理工作。这些单位缺乏规范的资产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资产的领用、保管也没有健全的台账或记录,缺乏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工作,为固定资产出租舞弊提供了机会。
3. 监督失控:一些单位出租办公用房时,收入不全部入账,直接抵顶单位的招待费、福利费支出。财务部门对单位租赁收入缺乏完整的台账或记录,对固定资产的租赁监督形同虚设,会计监督失控。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出租没有实施严格的报批或审批手续,造成收入不入账等现象,致使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失控。
4. 经营管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出租价格不合理,使少数人获利,出租收入严重流失。同时,少数单位领导的政策法律意识淡薄,使用上存在随意性。
固定资产出租舞弊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资产流失:国有资产出租收入转移或进入账外,造成单位内部不公平,引发其他问题。
2. 腐败滋生:账外账、“小金库”易引发单位或部门及个别人的腐败行为。
3. 国家税收流失:固定资产出租收入不入账,导致房产税、营业税等未缴纳,造成国家税收流失。
为了应对固定资产出租舞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审计对策:
1. 关注舞弊动机:审计人员应重视分析性复核的应用,通过与以前年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固定资产舞弊的迹象。
2. 测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保管、使用等环节进行测试,检查单位是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有效执行。
3. 加强清查盘点:了解单位历年的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情况,重点关注账实不符、长期未用、毁损报废、调账频繁的固定资产。制定全面、细致的盘点计划,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准备。
4. 审查合同和票据:审查合同签定的有效时间,同时审查收款票据和承租方的票据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不合规的开票行为。
为了防止固定资产出租舞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审批制度:对固定资产出租进行严格管理,房屋出租必须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并由主管部门操作。
2. 公开操作:规定出租期限,采取公开拍租形式,禁止协议出租,防止暗箱操作。
3. 规范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禁止私设“小金库”,禁止将收入转入单位食堂、工会等,以防脱离上级部门的监管。
4. 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监督检查部门应将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作为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建立自我约束机制。
5.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程序报批、暗箱操作,收入不纳入财政管理,不执行收支两条线等行为,应追究单位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并将资产管理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考核的重要内容。
国企重大信息公开的要求。根据国企的性质和内部机密的特点,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某些重大信息以确保信息的安全性。XX发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省出资监管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包括公司治理、高管薪酬、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等。同时,要求信息公开必须真实、准确、及时,不得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邮寄发放规定及其相关程序和法律要求。该许可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颁发,是建筑施工单位符合施工条件的批准文件,也是房屋权属登记的重要依据。申请单位需向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符合条件的将在十五日内获得审查并颁发许可证。此外,施工单位
政府通告的法律效力。政府通告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的公文,具有法律约束力。通告内容庄重严肃,发文机关多为高级行政机关或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公告通过新闻媒介传播,面向国内外公众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其制定机关受到一定限制,只
监察调查人员在进行调查时所采取的各种强制措施的程序,包括讯问、询问、留置等调查措施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和要求。调查人员需出示证件并出具书面通知,并由至少两人进行,形成书面材料并签名盖章。重要取证工作需全程录音录像。监察调查程序包括立项、制定方案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