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中的移送主体问题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根据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及《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尚不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这意味着负责移送的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包括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
根据《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对违反环保法“生产、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需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行为包括,“经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核查的”。因此,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都可以单独成为移送主体。
新环保法规定,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虽然环保法对“统一监督管理”一词没有明确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下,环境保护管理具体职责分散于政府各个行政机关。因此,除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外,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也有权移送环境违法案件。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程度问题,新环保法和《暂行办法》已经有详细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以上规定,可以明确环境违法行为的基本外延,即基于环境违法行为或结果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环境违法行为、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犯罪行为。对于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移送。
符合《刑法》“破坏环境资源罪”和“两高”司法解释所列举情形的环境违法行为属于环境犯罪行为。
一是基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基于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第一、二、四项规定,严重扰乱环境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除了环境犯罪行为和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外,其他环境违法行为属于一般环境违法行为,应依环保法做出罚款等行政处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移送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书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至同级公安机关。因此,案件的受理机关原则上是违法行为地与移送部门同级的公安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省、市环保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并不统一。如果区公安机关需要行使管辖权,应由市环保部门根据《暂行办法》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后,由市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对于非法运输、处置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等常见的此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可能会发现多个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或主要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都可以作为管辖机关。如果几个公安机关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此外,《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还规定了集中专属管辖的情形,例如交通公安机关管辖港航管理机构管理的轮船上、港口、码头工作区域内和港航系统的机关、厂、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林区内发生的行政案件。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于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此处罚。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地方政府在水环境保护方面的实质责任。文章指出,政府应将水环境保护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企业需要遵守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违规将承担法律责任。此外,重点实施了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并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以规范企业排污
针对卖淫嫖娼人员的收容教育办法及其争议。收容教育是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法律和道德教育的行政强制教育措施,但其法律依据《卖淫嫖娼人员收容教育办法》被指违背《立法法》。此外,收容教育制度与《治安管理处罚法》存在冲突,且全国仅有北京仍保留该制度。废除收容教
中国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制度的不完善及其影响。现行《环境保护法》虽确立了赔偿制度,但缺乏实施细则和代表公众及国家环境权益的诉讼制度。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实践中的赔偿难以实施,间接、潜在和远期影响无法获得赔偿,环境权益受损。为此,建议提升环境权益的法律地位,修
职工食堂的承包经营合同内容,包括承包经营范围、餐费标准、承包期限、场地使用及相关费用、膳食供应及服务和卫生管理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详细条款。合同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权利,包括乙方承包经营食堂的具体要求和甲方的监督、检查权利等。此外,还涉及结算方式和违约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