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处罚法 > 行政处罚实施 > 环保移送行政拘留程序具有哪些疑惑

环保移送行政拘留程序具有哪些疑惑

时间:2024-12-14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5976
行政拘留是勇于对于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按照相关单位发布的命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拘留的一种方式。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环保移送行政拘留程序具有哪些疑惑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环境保护法中的移送主体问题

环境保护法中的移送主体问题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根据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及《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尚不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这意味着负责移送的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包括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

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有权移送

根据《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对违反环保法“生产、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需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行为包括,“经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核查的”。因此,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都可以单独成为移送主体。

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其他部门有权移送

新环保法规定,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虽然环保法对“统一监督管理”一词没有明确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下,环境保护管理具体职责分散于政府各个行政机关。因此,除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外,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也有权移送环境违法案件。

哪些案件应该移送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程度问题,新环保法和《暂行办法》已经有详细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以上规定,可以明确环境违法行为的基本外延,即基于环境违法行为或结果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环境违法行为、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犯罪行为。对于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移送。

环境犯罪行为

符合《刑法》“破坏环境资源罪”和“两高”司法解释所列举情形的环境违法行为属于环境犯罪行为。

严重环境违法行为

一是基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基于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第一、二、四项规定,严重扰乱环境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除了环境犯罪行为和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外,其他环境违法行为属于一般环境违法行为,应依环保法做出罚款等行政处罚。

案件应移送给谁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移送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书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至同级公安机关。因此,案件的受理机关原则上是违法行为地与移送部门同级的公安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省、市环保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并不统一。如果区公安机关需要行使管辖权,应由市环保部门根据《暂行办法》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后,由市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属地管辖的特殊情况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对于非法运输、处置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等常见的此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可能会发现多个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或主要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都可以作为管辖机关。如果几个公安机关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此外,《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还规定了集中专属管辖的情形,例如交通公安机关管辖港航管理机构管理的轮船上、港口、码头工作区域内和港航系统的机关、厂、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林区内发生的行政案件。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于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此处罚。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

    确定行政诉讼地域管辖权的原则。包括行政主体独占行使管辖权、便利行使管辖权和有效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同时,也阐述了确定行政诉讼级别管辖的原则,县、市级行政主体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省级以上行政主体进行业务政策领导,并存在例外情形应以法律、法规为准。

  • 没收违法所得的缴纳方式及程序

    没收违法所得的定义和实施方式,包括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剥夺违法行为人的违法所得财物。追缴和处理违法所得应遵循“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违法所得的计算需要准确查证,全面收集相关证据并遵循“全面调查、客观公正”的原则。缴纳方式包括当事人自愿缴纳

  •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与特点,包括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区别。行政不作为是行政主体未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状态,是一种违法行为。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不履行法定职责在含义性质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必须准确界定并区别对待。行政不作为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方式,

  • 行政拘留的定义和适用范围

    行政拘留的定义、适用范围及与刑事拘留的期限计算差异。行政拘留是公安机关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个人实施的短期限制自由的行政处罚。其适用范围是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关于执行期限的计算,各地公安机关存在不同做法,尚无明确规定。不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人

  • 再审的条件
  • 违法行为的定义及分类
  • 行政诉讼证据的证明对象与证据能力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