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法中的移送主体问题是一个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根据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及《暂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对尚不构成犯罪的环境违法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这意味着负责移送的行政主体并不仅限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还包括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等主管部门。
根据《暂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对违反环保法“生产、使用国家命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需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的行为包括,“经送达责令改正文书后,拒绝、阻挠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核查的”。因此,环境保护、农业、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等主管部门都可以单独成为移送主体。
新环保法规定,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虽然环保法对“统一监督管理”一词没有明确解释,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国现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下,环境保护管理具体职责分散于政府各个行政机关。因此,除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外,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的部门也有权移送环境违法案件。
针对环境违法行为应当移送公安机关的程度问题,新环保法和《暂行办法》已经有详细规定。根据我国刑法、行政处罚法以及以上规定,可以明确环境违法行为的基本外延,即基于环境违法行为或结果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环境违法行为、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和环境犯罪行为。对于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应当予以移送。
符合《刑法》“破坏环境资源罪”和“两高”司法解释所列举情形的环境违法行为属于环境犯罪行为。
一是基于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予以行政拘留的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基于新环保法第六十三条第一、二、四项规定,严重扰乱环境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
除了环境犯罪行为和严重环境违法行为外,其他环境违法行为属于一般环境违法行为,应依环保法做出罚款等行政处罚。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九条,行政案件由违法行为地的公安机关管辖。移送部门应当将案件移送书和案件相关材料移送至同级公安机关。因此,案件的受理机关原则上是违法行为地与移送部门同级的公安机关。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各省、市环保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并不统一。如果区公安机关需要行使管辖权,应由市环保部门根据《暂行办法》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后,由市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条,“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管辖。必要时,可以由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管辖。”对于非法运输、处置危险废物违法行为等常见的此类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可能会发现多个公安机关都有管辖权。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受理的公安机关或主要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公安机关都可以作为管辖机关。如果几个公安机关对管辖权发生争议,可以根据《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十一条,报请共同的上级公安机关指定管辖。
此外,《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还规定了集中专属管辖的情形,例如交通公安机关管辖港航管理机构管理的轮船上、港口、码头工作区域内和港航系统的机关、厂、所、队等单位内发生的行政案件,以及国有林区的森林公安机关管辖林区内发生的行政案件。环保部门在移送时应特别注意这些情况。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于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一般由公安机关执行此处罚。如有其他疑问,请在线咨询。
行政诉讼的审查条件及合法性审查原则。人民法院在审查行政诉讼时,需查明是否存在重复起诉、是否符合生效裁判效力所羁束的标的以及起诉状是否符合形式要求。同时,合法性审查原则包括适用主体、审查方式、审查范围和审查标准。在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应遵循以上原则,确
人民法院无权确认工伤的情况。依据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主体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而非法院。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基金实行全市统筹的层级规定以及工伤认定的具体流程和细节,包括用人单位应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申请所需的材料和流程,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工会组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持有和使用假毕业证虽未触犯刑法,但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若使用假毕业证进行诈骗则涉嫌犯罪。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行为,包括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