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靠经营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挂靠人没有从事建筑活动的主体资格,或者虽有从事建筑活动的资格,但不具备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2、被挂靠的施工企业具有与建设项目要求相适应的资质等级证书,但缺乏承揽该工程项目的手段和能力;3、挂靠人向被挂靠的施工企业交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被挂靠的施工企业收取“管理费”后以自己名义对外订立合同以及办理有关手续,但不对实际施工活动实施管理,或者所谓“管理”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不承担技术、质量等实质责任。
转包是指承包人将所承包工程完全转手给他人承包的行为。转包行为危害多多,例如容易造成投机行为,由于层层剥皮,致使真正投入到工程上的资金不足,容易发生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事故等。因此,我国法律明令禁止转包行为。《建筑法》第28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合同法》第272条第2款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最高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4条对挂靠经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三种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予以明确规定。根据该法条规定,实施这三种违法行为有两个法律后果:
第一、因上述三种违法行为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
挂靠经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三种违法行为违反了《建筑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因此,由这些违法行为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根据《合同法》第58条规定,无效合同的处理原则是返还财产或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赔偿对方损失。然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特殊性决定了无效合同不能适用“恢复原状”的返还原则,而应适用“折价补偿”的返还原则。此外,只有在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情况下,才能适用“折价补偿”原则。
第二、当事人依据上述无效合同取得的利益为非法所得,人民法院可以收缴。
根据《民法通则》134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物和非法所得。在挂靠经营、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情况下,非法所得包括承包人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取得的利益,出借法定资质的建设施工企业因出借行为取得的利益,以及没有资质的建设施工企业因借用资质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取得的利益。关于如何贯彻和执行“收缴非法所得”这一法律规定,存在不同观点。最高人民法院在相关判例中倾向于认定“非法所得”仅指当事人已经实际取得的财产。
建筑工程合同无效时工程款的结算方式。当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判决无效时,工程款的支付方式取决于工程的竣工验收情况。合格工程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不合格工程则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的行为将认定为无效,当事人可能被收缴非法所得。
提供虚假学历入职是否构成违法行为。持有和使用假毕业证虽未触犯刑法,但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属于违法行为。若使用假毕业证进行诈骗则涉嫌犯罪。伪造和贩卖毕业证书的行为,包括伪造行为和明知的贩卖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
违法分包人的责任是签订的施工合同是无效的,人民法院可以收缴非法所得,如果工程出现质量问题的,承包方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支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六十七条 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承包单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