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是用来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事实,而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用来衡量、评价经济效益高低、优劣的准绳。审计人员需要将审计证据与审计标准相对照,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作出判断,并提出审计建议和作出审计决定。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是用来衡量、评价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效益高低、优劣的尺度。衡量经济效益的标准包含两个基本要素:衡量经济活动效益的指标和确定经济活动效益水平的度。经济效益指标反映了经济活动效益质的规定性,而经济效益的衡量度则反映了经济活动效益的具体水平。
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具有以下特点:
①层次性:经济活动效益可分为宏观经济效益、中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因此,衡量不同范围经济活动效益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②动态性:经济效益高低是以经济活动有效性为基础的,随着经济活动效益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衡量经济活动效益的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
③主要运用质量指标:经济效益审计标准主要运用经济指标来衡量、评价经济效益。经济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质量指标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
④具有地区性: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确定经济效益标准时需要考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衡量水平。
根据标准的内容,经济效益审计标准可分为以下类型:
①生产和经营效益标准:反映生产和经营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水平以及各项生产力要素的利用水平。
②管理效率标准:衡量和评价企事业单位管理效率的各类指标。
③资源利用效率标准:衡量和评价经济活动中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各类指标。
④社会效益标准:衡量和评价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指标。
⑤生态效益标准:衡量和评价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指标。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根据我国国情的需要,实施效益审计,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级政府机关和科研单位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益改进自己的工作,加强内部控制,实现最佳管理;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经济各方面的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同时也利于提高财务审计的质量和巩
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
国外虽然没有"经济效益审计"的提法,但实际审计业务中包含了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如美国的经济效益审计称为效率、效果、经济审计,即"三E审计"①经济效益审计自始至终是以促使提高经济效益为直接目的的审计。②经济效益审计是经济效益实现途径开发利用和实现程度的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