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程序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政处罚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步骤、顺序和时限。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是无效的。程序合法是对行政处罚行为程序的最低要求。它规定了行政处罚主体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遵循的法定步骤、法定顺序和法定时限。例如,先告知、听证,后决定处罚;先调查取证,后裁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如扣留(封存)不能超过一定的期限等等,都是法律对行政程序作出的强制性规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四条规定,如果人民法院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可以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受行政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限制。这意味着,即使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法律错误为由作出撤销判决,行政机关仍然可以根据新查证的事实或者适用正确的法律重新作出决定,这是合法的。
一般程序,也称为普通程序,具有以下特征:范围广,相对严格且复杂。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处理决定、制作处罚决定书、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送达处罚决定书。
在一般程序中,包括以下环节:
- 立案:根据有关时效的规定,对于在两年以内未发现的行政违法行为,不予立案追究。
- 调查:调查时,行政执法人员必须不少于2人,并应出示证件。
- 处理决定:根据不同的违法情况,分别作出行政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处理建议。
- 说明理由并告知权利: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证据及法律依据。
- 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意见。
- 制作处罚决定书。
- 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机关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送交当事人。如果当事人不在现场,行政机关应在7日内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但是,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必须在2日内送达。
行政执法人员的主要权利与义务,包括职务身份保障权、履行职务权、经济保障权、申诉权等权利以及依法履行职务、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等义务。此外,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处罚权的设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性法规的设定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对于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关于行政处罚的规定。该法明确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受处罚的情形,并规定了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明确的事项,包括当事人信息、违法事实、证据、处罚种类和依据等。同时,文章还涉及了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
该案件涉及到信用社将闲置楼层出租给太平洋寿险公司,但被工商局认定为超范围经营,因此对信用社处以2万元罚款。代理词中提到,信用社出租房屋行为合法,并非超越经营范围的行为。此外,被告的行为严重超越职权,行政处罚法律依据不足,处罚证据也不足,处罚程序严重违
行政处罚中设置听证程序,其目的在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合法性与公正性,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