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电力法》,国家电网作为国企,虽然没有执法权,但其业务受到法律的保障。对于侵犯电力设施等触犯法律行为,电力企业可以向当地公安检察机关提请强制执行。而国家能源局作为电力行业的监管部门,对电力行业相关企业和业务拥有监管执法权,属于国家机关。
在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由国家电力工业部直供直管的供电企业被称为供电局。省级电力工业局作为地方行政机构,既担负行政职能,又负责生产销售,因此是政企合一的机构。在电力体制改革前,各省电力工业局和省电力公司是两个独立的实体,但却共用一套人员。而省级以下的供电企业则没有行政管理职能,只负责生产销售。从1988年开始,一些地级市的供电局更名为电业局,而县级供电企业则被称为供电局。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电力工业部被撤销,国家电力公司被划分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省级电力工业局也被废除,其行政职能划归省级经贸委,而省级电力公司则作为企业不再具备行政职能。地级市的电业局和县级供电局也更名为供电公司。然而,由于中国国情和老百姓的接受程度,这种更名并不完全彻底。许多地方仍然沿用电业局和供电局的称谓。在一些老百姓心目中,他们并不将供电局视为企业,而是将其视为行政事业单位。
为了满足公关需求和老百姓的习惯,南方电网公司于2005年6月将各地供电分公司更名为供电局。
国家企业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体制。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被认可的认证机构负责具体实施认证工作,审核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合规。地方政府监督部门则负责执法监督,确保认证工作的公正性和合规性。这一体制有
城管是否具有执法权的问题。执法主体分为法定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法定机关委托行政机关三类。国务院或省级政府可决定行政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人身自由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部分大城市通过地方立法授予城管立法权,但并非所有城管都具有执法权。地方政府的
油烟污染违反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关于油烟净化设施和餐饮服务项目设置的规定。同时,文章还涉及污染环境罪中律师的作用以及油烟排放的监管部门。油烟污染问题的执法权限归城管部门,但由于技术设备等限制,市民可先向环保部门反映
杭州一家炒货店因广告中使用“最”字被罚款20万的事件。炒货店因宣传广告中多次使用最高级修饰语,违反了新版《广告法》的规定。尽管执法依据合法,但对罚款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引发了争议。文章分析了公众对小型作坊的同情心理以及对执法部门选择性执法的质疑,并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