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管理机关根据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经过调查取证并掌握违法证据后制作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书面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处罚决定的具体表现形式,必须制作和送达。因此,为了维护行政执法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纸张规格应统一采用A4型纸。
根据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眉首应包括发文机关标识和发文字号。发文机关标识应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后加“行政处罚决定书”组成,使用黑色标识。发文字号应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使用3号仿宋体字,居右空1字排布。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正文应包括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地址,违法事实和证据,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名称和日期。对于自然人当事人,还应标识其性别、年龄、民族等基本情况。此外,还需要在正文中详细说明调查取证的方法、途径及证据的来源,是否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是否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行政处罚决定书不可缺少的部分,目的在于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和合法。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版记应置于最后一页,包括印发份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应使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使用阿拉伯数码标识。版记中的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页码应使用4号半角白体细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空白页和空白页以后的页不标识页码。
行政处罚告知书签字后的执行期限。在当事人签字后,行政处罚决定会告知罚款必须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的15天内交纳。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需告知当事人相关事实、理由、依据及权利,并制作包含履行方式和期限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必须
行政处罚款的缴纳时间限制和行政处罚听证的条件。罚款缴纳时间取决于支付方式,受罚人应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缴纳。行政机关应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避免自行收缴。听证程序适用于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旨在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
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时效以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相关内容。根据不同案件的性质,行政处罚在信用记录中的保留时间有所不同。同时,行政处罚决定书的生效时间、内容、罚没款的收缴及救济途径等也做了详细说明。
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有效性及其相关问题。当事人签字后,决定书即视为有效,不执行将面临强制执行。对于决定书存在的错误,如编号、字迹、日期等错误,需重新制作并送达行政相对人;处罚种类和幅度有问题需重新履行告知程序;适用法律错误和事实错误需撤销决定书并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