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是国家有权机关创设行政处罚、赋予行政机关行政处罚职权的立法活动。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法律作为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定程序制定的行为规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其制定的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的制定必须依据法律,并且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因此,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法律可以设定行政处罚法规定种类中的全部行政处罚。具体包括以下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法明确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这是法律的专有权力,行政法规或者地方性法规都无权规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病危是否能免除行政处罚的问题。虽然病危状况本身不能免除处罚,但在特定情况下,如未成年人、精神病人、未被发现的犯罪行为以及特定情节和表现等,可以考虑是否免予行政处罚。
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是否可以参军的问题。根据征兵政治审查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的孩子如果满足政治条件,包括热爱党、祖国、军队等,并且没有涉及其他不符合征集服现役的情形,那么他们仍然可以参军。父母的失信情况不会对孩子的参军资格产生影响。
医疗纠纷行政处罚的分类,包括人身自由罚、行为能力罚、财产罚和申诫罚。其中涉及对违法行为人的不同处罚方式及其在适用中的注意事项。行政处罚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需要规范和统一以确保公正有效的行政管理。
行政拘留的基本概念、设定和实施条件以及特点。行政拘留是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个人进行短期限制人身自由的严厉行政处罚。其设定和实施条件有严格规定,裁决权归属于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拘留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司法拘留、行政扣留和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