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程序 > 应收票据审计的定义和程序

应收票据审计的定义和程序

时间:2024-04-18 浏览:3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28

应收票据审计的定义和程序

应收票据的定义

应收票据是指以书面形式表现的债权资产,其款项具有一定的保证,经持有人背书后可以提交银行贴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由于应收票据是在企业赊销业务中产生的,因此,对应收票据的审计也必须结合企业赊销业务一起进行。企业通过应收票据进行赊销时,一般要进行销货、收取票据、计息、贴现、收款等活动,在此过程中要涉及到一些凭证和账簿,这些都是应收票据审计的范围。

应收票据审计目标和程序

(1) 审计目标

1.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存在;

2.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3. 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4.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有效,可否收回;

5. 确定应收票据年未余额是否正确;

6. 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 审计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

2. 监盘库存票据。

3. 必要时,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4. 检查有疑问的商业票据是否曾经更换或转期,或向出票人函询以确定其兑现能力。

5. 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账。

6. 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适当。复核、统计已贴现以及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的金额。

7. 验明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剔除了已贴现票据,是否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报表下端补充资料的“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中加以反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考虑因素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时需考虑的因素。其中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网络应用、网络风险以及电子商务对其管理层的影响。同时,还需考虑网络经济的影响及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应对措施。在证据收集程序中,应注意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并考虑电子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此外,开发电子

  • 虚构收入: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

    虚构收入的各种违法手法及其普遍性,包括利用阴阳合同、提前确认收入等现象。同时,也介绍了企业盈利管理中常用的推迟确认收入的手法。此外,还提到了企业转移费用、虚增利润的手段,如通过费用资本化、递延费用及推迟确认费用等方式调节利润。这些手法往往涉及会计操作

  • 审计方法

    五种审计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外部借鉴法、统计核算法、法规衡量法和目标管理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审计范围包括法律符合性、行政管理、员工记录、员工关系以及人事信息系统等方面。审计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合规性和人力资源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问题

  • 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

    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 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与记账
  • 主营业务成本如何确认
  • 应收票据账务管理和核算注意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