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审计目标
1.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存在;
2.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
3. 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
4. 确定应收票据是否有效,可否收回;
5. 确定应收票据年未余额是否正确;
6. 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2) 审计程序
1. 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
2. 监盘库存票据。
3. 必要时,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4. 检查有疑问的商业票据是否曾经更换或转期,或向出票人函询以确定其兑现能力。
5. 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账。
6. 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适当。复核、统计已贴现以及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的金额。
7. 验明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剔除了已贴现票据,是否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报表下端补充资料的“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中加以反映。
审计过程中关于确认、评价与控制或有负债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工作程序。审计师需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了解相关事项,获取相关文件和凭证,并与银行、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同时,还需复核税务报告、会议记录和审计工作底稿等,以确定会计报表披露的或有负债是否恰当,
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企业将应收票据提前向银行申请贴现或借款,以解决资金周转问题。贴现的计算需要考虑贴现息和贴现净额。贴现息是指根据票据到期价值、贴现率和贴现期计算得出的利息金额,而贴现净额则是票据到期价值减去贴现息的金额。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收到或支付的款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主要报表。本文解释了资产负债表的填写方法和各项内容的解释。资产方面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息、应收账款、其
应收票据按照到期时间分类可分为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如无特指,应收票据即为短期应收票据。 1、赊销时借:应收票据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4、将持有的商业汇票转让以取得所需物资的借:材料采购或原材料应交税费&md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