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体制存在地方化和行政化的问题。地方法院受地方影响严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地方法院往往要服从当地的大局,为当地的发展保驾护航。这导致当地法院对当地当事人更有利,而对外地当事人则存在偏袒的情况。
此外,现行法院体制下,法官分为不同等级,审判权的含金量不同。高级法官的决定往往被视为定论,而普通法官则需要得到上级的批准。这导致法官在审判中听命于上级,产生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
此外,司法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一体化使得错案责任难以追究。法官认为自己汇报给了领导,没有实际的“拍案权”,而领导层级繁多,责任难以界定。
司法改革的关键是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其中,独立是关键中的关键。司法改革应该斩断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的链条。
司法改革的第一步是人财物统一的改革,即把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人财物管理权上收,由省一级来统筹。这样可以实现“两级管理”,即省一级统一管理人财物,下面的司法机关由省一级来统一管理。
第二步是实现司法权和司法行政权的分离。将司法行政权从法院分离出去,交由司法行政机关来行使。这样可以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执行权应当从法院分离出去,成立一个国家统一的执行总署,统一行使刑事执行、民事执行和行政执行三大执行权。
为了保证法官的独立和责任追究,司法行政权应从法院分离出去。法官应处于平等地位,独立判案,也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审判委员会制度可以保留,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克服其弊端。例如,将审判委员会分成不同的审判委员会,让其直接参与庭审,或者通过电脑视频观看庭审过程。此外,应提前公布审判委员会名单,让当事人行使回避的权利。
目前正在推进错案责任终身负责制,即法官一旦造成冤假错案,即使晋升、调动或退休,也不能免责。这样可以增加法官的压力和动力。
国家拆违行政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在赔偿申请方面,需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或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赔偿义务机关应在两个月内决定是否赔偿。对于这类案件,建议先确认拆迁行为违法再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违法拆迁应赔偿。
行政赔偿中的追责问题,包括追责权的法律依据、行政赔偿的范围、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等。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或财产权时,受害人有权获得赔偿。赔偿义务机关在赔偿后有权向责任人追究责任,责任人应依法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并可
行政赔偿的司法程序是法院根据赔偿请求人的要求,根据国家赔偿法和相关法律对赔偿争议进行裁决的程序。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争议,以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行政职责
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违法动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或者办案人员利用立案实施报复陷害、敲诈勒索以及谋取其他非法利益等违法立案现象尚未根本杜绝,一旦遭遇违法立案,当事人的财产乃至人身权利势必会受到侵害。 王福成检察长工作报告中的上述内容,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