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 > 如何处理检察院审错案件

如何处理检察院审错案件

时间:2020-05-25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843

一、法院明显判错案不纠我该如何处理

法院明显判错案件的,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或者向检察机关提出抗诉,请求对案件进行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第二百四十二条 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

(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对于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二、错案产生的原因

错案如何产生,我认为不外乎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一)错案产生的主观因素:

1、对案件粗心、马虎。法官在办案中来不得一点疏忽,法官由于案件多,压力大,对某些案件思虑欠缺,当事人诉求没有真正理解,匆忙开庭下判;

2、缺乏责任心。有些法官缺乏责任心,得过且过,浑浑噩噩,对当事人利益漠不关心,最终导致错案。如被媒体炒作的“眼花法官”即属此列;

3、故意行为。因法官受贿、收礼、接受宴请、卖人情、吃、拿、卡要等原因,法官明知错误,仍错误下判。

(二)错案(广义)产生的客观因素:

1、法院制度原因。法院现在的管理体系,外界有个形象的比喻“审案的不判、判案的不审”,因为现在的案件需要院长签发法律文书,疑难案件要上审委会,案件裁判结果有时不能由案件审理法官定夺,说都负责实际上无人负责,且法官为了防止对产生的错案承担责任,所以疑难案件主办法官除非对案件如何裁判有十足的把握,否则想法设计的将案件提交审委会讨论,审委会委员没有参与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仅听取汇报,阅卷定夺案件,难免出现偏差。应当说层层把关是为了防止错案的发生,但该制度也在一定的条件下促使错案产生;

2、按领导意图办理。法律规定法院独立办案,不受其他机关、集体和个人的干涉,说法院是独立部门,但现实是受人大任命监督、受当地党委政法委的领导、受政府组织部安排人士、受财政局调配财务、受检察院的监督、上级法院的指导。假如某一领导做出批示、指示,甚至说情,法官如何处理?我认为难免不出现错案;

3、个人能力有限。现在新法律颁布较多,老法律更新速度较快,因工作压力大,学习时间少,尤其基层老法官本身法律基础薄弱。法官对一些疑难案件或新类型案件,无所适从,受自己能力的限制,不注意学习,最终导致案件办理错误;

4、案件疑难、新型案件定性不准。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疑难案件、新型案件层出不穷,法律一颁布就出现滞后性,法官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难免定性把握不准,又因法律细节规定缺失,因此因素导致发还、改判或重申;

5、时间长证据缺失;一些纠纷由于发生时间较长,当事人保护证据不利,法院依法取证困难,导致证据缺失,甚至法官怠予取证,及法官举证责任分配错误,最终法官无法全面掌握案件事实导致错误;

6、受媒体因素、上访因素、群体因素干扰。说道此三种因素,法官无不皱眉、满腹牢骚。首先说媒体因素,案件正在审理,外面媒体对该事件炒作漫天,媒体并对案件形成定性,甚至给出结果,媒体仅根据表面现象加上猜测,给出的结果难免偏差,但是面对强大的舆论,难免对法官审案造成影响;上访因素,前一段时间,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工作,上访就是不稳定因素,法官办的案再符合法律规定,造成当事人上访也不对,若发生当事人上访事件,就要确定案件主办人为责任人前去化解,化解不了就要求追究化解人的责任,致使法官在办案中畏手畏脚,对声称要求上访的当事人百般迁就,所办案件难免有失公平;在说一下群体因素,群体案件人员多,社会影响大,媒体关注度高,并且存在严重上访隐患。若碰到有以上因素干扰的案件,造成错案的几率较大。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法案件有效期限

    行政诉讼法案件的有效期限以及行政赔偿诉讼的条件。对于不服行政机关复议决定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需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起诉,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时亦如此。直接起诉的,应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行政赔偿诉讼需满足多个条件,包括原告是

  • 最高法发布司法责任制完善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意见。明确规定了法官在审理案件中的七种错误行为将受到终身追究,包括涂改、隐匿、伪造证据等。意见强调以严格的审判责任制为核心,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确保人民法院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对法官的违法审判责任和违纪违

  • 冤假错案的解决途径

    冤假错案的解决途径,包括信访、报告检察院和申请再审等方式。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为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提出了法治化、现代化的理念,强化证据意识,严格把握社会危险性条件和完善司法监督机制等要求和措施。

  • 国家行政赔偿的条例问题

    对于国家赔偿来说,主要的关于赔偿会有行政赔偿,民事赔偿,刑事赔偿等等,那么在这些赔偿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赔偿的范围与及特征条件等等,那么下文是关于国家赔偿中行政赔偿的条例。(一)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赔偿义务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没有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的,撤销该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

  • 刑事案件强制医疗办案流程怎么进行
  • 民事再审和二审的区别
  • 检察院抗诉级别规定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