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坚持合法、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可以就行政赔偿范围、方式和数额进行调解。调解成立后,应制作行政赔偿调解书。行政赔偿判决、裁定或调解协议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在行政赔偿调解书送达前反悔的一方可以要求法院做出判决。调解书生效后,诉讼程序结束,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争议也确定下来,不能再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再次起诉。
然而,在调解实践中,如果调解书违反了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存在违法内容,当事人仍可以申请再审。法院经审查认为确有错误的,将报请院长批准,并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如果没有错误,法院应当说明驳回申诉申请的理由,当事人必须按照调解书履行自己的义务。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4条的规定,行政赔偿的方式和标准如下:
对于侵犯人身自由的行为,每月应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支付赔偿金。
对于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应赔偿医疗费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误工收入的最高额度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倍。
对于造成部分或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行为,应赔偿医疗费和残疾赔偿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金最高额度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倍,而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赔偿金为20倍。对于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所抚养的无劳动能力人员,还应支付生活费。
对于造成死亡的行为,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总赔偿金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20倍。
对于造成财产权损害的行为,如果财产可以返还,则应予以返还;如果不能返还,则应按照直接损失进行赔偿。如果财产已被拍卖,则应支付拍卖价款。如果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则应赔偿停产停业期间必要的经常性费用开支。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本文是一份调解书的摘要。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的基本情况被列出。案由是未提及的。摘要简要描述了诉讼请求和案件事实。经本院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协议内容未提及。诉讼费用的负担也未提及。上述协议符合法律规定,本院确认。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具有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