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 > 行政赔偿的时效是多久

行政赔偿的时效是多久

时间:2024-01-12 浏览:1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7981

案情简介

2009年7月16日,某源公司委托某娇公司代办增资扩股事宜,双方签订协议约定由某娇公司垫付300万元增资款,某源公司支付代办手续费4.5万元。若某娇公司因工作原因或违法行为给某源公司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并返还代办费用。协议签订后,某娇公司通过虚报注册资本完成变更登记并领取了营业执照。2010年6月4日,某源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工商局以某源公司虚报注册资本为由,作出责令其补足注册资本并罚款35万元的处罚决定。6月11日、11月12日某源公司分别向工商局交纳罚款30.5万元和4.5万元。2012年8月29日,某源公司将某娇公司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损失并退还手续费。某娇公司辩称,某源公司的诉讼请求已过诉讼时效。

意见分歧

关于本案诉讼时效从何时起算,审理过程中有三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

本案已过诉讼时效,应从2010年6月4日原告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原告起诉时已超过两年,原告也未向法院提供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证据,故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第二种意见

本案已过诉讼时效,应从第一次交纳行政处罚罚款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因为原告第一次交纳罚款时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才产生,且原告主观上理应知晓其权利受到侵害,从此时计算两年诉讼时效期间具备正当性。

第三种意见

本案没有超过诉讼时效,应从最后一次交纳罚款之日开始计算诉讼时效,因为只有在最后一次交纳罚款后,全部损失才最终确定。

法律评析

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1.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应以请求权的客观产生为前提条件

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对象是请求权,该请求权是基于基础权利受到侵害而产生的救济性权利,自基础权利受到侵害时产生。由于请求权类型不同,这种侵害既可以是现实存在的紧迫危险,也可以是实际损害,但均需侵害客观产生。因此,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必须以基础权利受到侵害,请求权客观产生为前提条件。在此需注意的是,当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具体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时,该请求权的产生不需损害额全部确定。损害赔偿请求权并非胜诉权,作为救济受侵害的基础权利而存在的权利方法,只要存在权利或利益减损的客观事实时就可产生,至于量化损害事实的损害额不应成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构成要件,自然也就不能成为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标准。

2.诉讼时效起算应具备正当性基础

诉讼时效期间的经过使权利人失去了依靠国家强制力实现债权的可能,基于正当程序中当事人自我责任原则,诉讼时效起算点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对权利人的保护,唯有当事人非基于客观上的原因而是主观上惰于行使权利时,诉讼时效的适用始具备正当性基础。换言之,诉讼时效适用的正当性基础即为权利可以行使,即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损害事实已实际产生,且知晓权利主张的对象。

本案中,行政处罚的内容是交纳罚款,因此针对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基础权利,即原告依据合同享有权利或利益的损害就表现为对财产利益的侵害。行政处罚决定书具有自送达之日起即生效的特点,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时,原告的财产面临客观损害的危险,但在其未实际交纳罚款之前,其财产权利并没有产生现实的减损。原告在第一次交纳罚款时,因对方违约行为而受到的损失才成为一种客观事实,违约损害赔偿请求权才产生。原告完全交纳罚款的意义在于确定全部的损害额,而非确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产生。知道或应当知道主观状态的证明,往往要借助于客观事实,通过一定的行为推断当事人的主观心理状态。原告遭受的损失以行政处罚罚款表现出来,则原告知晓行政处罚内容与原因的主观状态即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的状态。本案中可以推断原告知晓权利被侵害主观状态的客观行为有二:一是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二是实际交纳罚款。在法无明文规定时,由于“收到”与“知悉”之间有本质不同,特别是法人,其工作人员签收行政处罚决定书与其决策机构知晓行政处罚内容可能存在一定时间差,基于诉讼时效起算的正当性基础,以原告交纳罚款的行为推断其主观状态更为合理。因此,原告至迟于第一次交纳罚款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同时,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原告不存在另需确定侵权人的必要。故从第一次交纳罚款时计算诉讼时效符合时效制度防止权利休眠的设计初衷,既考虑了对原告合法权利的必要保护,又维护了被告的时效利益。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完善司法责任制,确保司法公正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完善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旨在推动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司法公正。检察人员在办案过程中需承担司法责任,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对于被告人无罪等情形将启动问责程序。同时推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检察官必须亲自办案,并实行

  •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赔偿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区别。行政赔偿诉讼要求确认行政行为违法并得到国家赔偿,而行政诉讼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撤销。两者的区别还包括法律依据、审查对象、监督对象等方面的不同。行政赔偿诉讼可进行调解,强调赔偿请求人和义务机关提供证据;行政诉讼不适用调

  • 赡养中法定代理人能作为被告吗

    法定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角色及其相关问题。法定代理人通常适用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等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原告和第三人,但不适用于被告行政机关。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基于法律规定的监护关系,与当事人意愿无关。法定代理人在诉讼中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活

  • 劳动法:工伤赔偿的法律规定和应对策略

    行政赔偿诉讼是一种包含对行政赔偿的审查内容的行政诉讼。根据诉讼提起方式和审查内容的差别,可以将行政赔偿诉讼分为一并提起和单独提起两种类型。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在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而单独提起的行政赔偿诉讼是指

  • 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 违法“时间长了”就不承担“违法”的法律责任吗
  • 土地违法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追诉时效是多少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