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财税法 > 审计法 > 审计法法规 > 最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负责人不得随意撤换

最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机关负责人不得随意撤换

时间:2023-10-15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2802

谁来监督审计机关?

审计法实施条例对于审计机关的监督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内部监督制度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

外部监督途径

根据审计法,对于不服有关财政收支审计决定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对于不服有关财务收支审计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新修订的条例规定了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期限。

总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在审计监督范围、审计监督权限以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保证了审计人员的公正性和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切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经济利益关系

根据新修订的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申请回避;同时,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1. 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
  2. 与被审计单位或审计事项存在经济利益关系;
  3. 与被审计单位、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

新条例增加了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的内容,使整个规定更加完善。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规定切断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另外,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而审计机关负责人办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则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计监督范围进一步明确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 对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的要求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单行本出版

    为了进一步推动2006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共七章五十八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细化。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本条例

  • 新条例让审计监督更加规范 对决定不服可申请裁决

    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第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

  • 制度优化比审计风暴更值得期待
  • 审计条例变脸
  • 基层审计机关存在审计风险的主要表现
审计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