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法实施条例对于审计机关的监督问题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新修订的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
根据审计法,对于不服有关财政收支审计决定的,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对于不服有关财务收支审计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新修订的条例规定了相关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期限。
总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在审计监督范围、审计监督权限以及对审计机关的监督等方面做出了新的规定,保证了审计人员的公正性和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根据新修订的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申请回避;同时,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
新条例增加了与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有关主管人员存在“其他利害关系”的内容,使整个规定更加完善。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规定切断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利益关系,有利于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另外,审计人员的回避由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而审计机关负责人办理审计事项时的回避,则由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人决定。
审计机关在审计报告复核与审理后的办理程序,包括提出审计报告、处理处罚审计决定、建议处分和移送等环节。同时,文章还解答了税务登记变化时的办理程序以及拒绝提供与审计事项有关资料的处罚措施。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罚款、通报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的审计职责,包括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审计结果报告包含对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审计范围的说明、审计发现和问题的说明、整改建议及跟踪审计情况。同时,纳税人需按法律规定向税务机关报
答: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有必要对现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有关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