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独立、法规制度不完善、人员素质低和技术落后。完善内部审计发展的对策包括: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并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2025-07-28
根据审计法规定可以请内部审计查账。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指一人投资经营的企业。独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按《公司法》、《私营
2024-11-01
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第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作出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自审计决定送达之日起60日内,提请审计
2024-10-1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使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根据国家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公司应对审计人员工作进行奖励和处罚。第五条内审人员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第六条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
2024-10-10
现行条例将公布的范围限于三种: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公布的、社会公众关注的、法律法规要求公布的。为了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新条例取消了这些范围限制。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表示,新条例对审计监督的权限作出两大拓展。
2024-04-28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使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根据国家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公司应对审计人员工作进行奖励和处罚。第五条内审人员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第六条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
2024-04-18
近日,市审计局采取措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一是召开干部职工大会,请省审计厅法规处专家给全局干部职工讲解《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其主要背景、立法精神、实践意义和审计监督范围、监督权限等;二是订购329本《审计法实施条例》单行本,全市审计人
2024-01-19
我国目前实行的《审计法》是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并于2006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国务院及时对《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了修订,弥补了现有法规的不足。新修
2023-12-15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业务以上级审计机关领导为主。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内部层级监督制度。审计法规定了对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裁决,对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
2023-10-15
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条例增加规定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为保障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3日前通知被审计单位,但“遇有特殊情况”可不事先通知。条例规定“特殊情况”仅限于办理
2020-05-25
1997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审计事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证明,1997年审计法实施条例是一部成功的行政法规。为了进一
2020-05-25
征地补偿应当坚持依法公开、合理补偿、妥善安置的原则。第四条建设项目统一征地工作实行统一组织管理,分级负责实施的制度。单位侵占、挪用征地补偿费的,由上级行政主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违反财政、审计法律法规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对
2019-08-09
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包括复议申请、直接起诉、特殊情况延长期限、行政机关履行职责、未告知诉权或起诉期限、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和超过起诉期限的原因等方面的规定。旨在明确行政诉讼的时效要求和相关规定,以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建筑法中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的相关内容。承包单位违法转包行为被明确界定为不派出项目管理班子、不进行质量、安全等管理,将承包工程全部或分包转包给他人的行为。合法分包则需满足四个条件,包括总承包单位自行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等。此外,文章还涉及了建设工程质量管
公司法中关于监事会的设立和职权的相关内容。包括监事会的组成和人数、成员的产生方式、监事会主席的职责、监事的任期及变动处理,以及监事和监事会的职权等方面。同时强调了监事在公司中的重要性和监督作用,并明确了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信访复查不受理的解决方法。如果公民对信访部门的决定不服,可申请复查,如信访机关不受理,可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诉。但需注意,如果信访人对复核意见不服并以同样事实和理由反复投诉,各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将不再受理。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行政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