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错误执行被申请赔偿案件占六成
此次出台的司法解释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先予执行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赔偿请求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赔偿。
最高法相关负责人提供的数据显示,在非刑事司法赔偿审判实践中,被申请赔偿的司法行为主要是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这两类案件分别占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60%和25%左右,合计占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的80%以上。为此,《解释》着重对错误执行和违法保全这两类侵权行为进行了规范。
《解释》第四条规定,违法采取先予执行的措施,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先予执行、超出诉讼请求的范围先予执行及其他违法情形。
此外,法院执行未生效法律文书、执行超出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数额和范围、违法执行案外人财产等都被列入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的范畴。
非刑事司法赔偿引入精神损害赔偿
根据《解释》的规定,非刑事司法赔偿案件中,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精神损害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在侵权行为影响的范围内,为受害人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支付相应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这是司法解释中首次规定非刑事司法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法相关负责人表示,非刑事司法赔偿以财产损害赔偿为主,但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的,也应当对人身损害予以赔偿。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精神损害赔偿适用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侵犯人身权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未明文规定适用于非刑事司法赔偿。
但是,法院及其工作人员在民事、行政诉讼过程中实施违法拘留,殴打、虐待等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造成的损害后果有可能不亚于行政赔偿、刑事赔偿中的损害后果。为此,《解释》将精神损害赔偿首次引入非刑事司法赔偿领域,完善了国家赔偿法精神损害的适用范围。
本文旨在传播更多信息,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告知。
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问题。离婚调解协议具有契约性质,经法院确认后才具有法律上的效力,当事人不得再对此法律关系发生争议。离婚调解书的法律效力同法院生效判决书一样,当事人丧失上诉权。调解书有给付内容且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调解结束可以是达
离婚案件中诉前保全的可行性。离婚案件可以诉前保全,目的是为了防止当事人转移财产,保障判决能够执行。申请诉前保全需担保,费用根据被保全财产价值确定。同时,离婚案件中的财产保全也涉及抚养权等问题的保全。总之,离婚案件中的保全措施需遵循法律规定和法院要求。
离婚案件中是否可以申请诉前保全的问题。在离婚案件中,若一方存在转移、隐匿夫妻共同财产等行为,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保全,这是一种为防止判决无法执行或难以执行的强制措施。法院可以进行财产保全,对夫妻共同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当事人财产保全是
离婚案件中的财产保全问题。在离婚案件中,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包括提供书面申请和相应担保,法院将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并执行。财产处理原则包括明确夫妻共同财产范围并协商处理,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判决。查封财产的时间取决于具体情况和案件复杂度,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