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法实施条例,原有的公布范围限制被取消。原来,只有在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公布、社会公众关注的以及法律法规要求公布的情况下,审计结果才能被公布。为了加强审计监督,新条例取消了这些限制。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财经司副司长季怀银的解释,新条例规定了两种特殊考虑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如果要公布社会审计机构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结果,审计机关必须与有关主管机关进行协商。这里的社会审计机构主要指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其主管机关是财政部。第二种情况是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由于涉及到股市的稳定,规定要在公布的5天之前将公布的内容告知上市公司。这样做的好处是,上市公司可以提前了解审计结果,从而采取一些生产经营方面的调整,以避免对股市产生影响。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审计公开既有促进作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审计公开比一般的处理方式更具威慑力。审计署审计机关的发展与公开有很大关系。审计的核心理念是公开,如果不公开审计结果,其意义就不大。新条例的强调公开使得审计结果的作用更加突出,社会作用也将进一步显现。然而,这也给审计机关带来了压力和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确保审计质量,按照法定程序办事,才能敢于公开审计结果。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监督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明确。新条例增加了对财政资金运用实行跟踪审计的范围,明确了建设项目审计的具体范围,增加了对专项审计调查的具体范围,以及对社会审计机构核查的具体范围。
审计署总审计师孙宝厚表示,新条例对审计监督的权限作出了两大拓展。首先,对国家建设资金使用单位进行审计,以及与建设单位相关的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审计和调查。其次,对金融机构存放公共资金或以个人名义存放公共资金的行为,过去审计存在一定障碍,新条例明确了审计机关的权限,将工作范围扩展到公共资金的审计。无论是公共资金存放在金融机构还是以个人名义存放,审计机关都可以进行审计。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学习贯彻《审计法实施条例》的措施。首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刻领会条例精神实质,并巩固学习效果;其次,审计人员需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条例要求,规范审计行为并强化质量控制;最后,采取多种宣传措施,扩大条例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答:2006年2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于2006年6月1日起施行。为了进一步推动审计法的贯彻落实,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加强和规范审计工作,有必要对现行的《审计法实施条例》进行修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被审计单位也有权申请审计人员回避:。《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依照审计法有关规定封存被审计单位有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的,应当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