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行政复议案件的正确、及时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海南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规定,受理其管辖范围内的行政复议案件。
(一)对行政复议申请是否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六条所规定的收案范围进行审查。对立法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
(二)审查行政复议案件的被申请人是否为行政机关或者由法律、法规授权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组织。
(三)审查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是否属于本机关受理范围,以及是否超过法定复议申请期限。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诉权不明确或错误的情况,自送达之日起到当事人知道之日为止的时效中断。
(四)对于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需提供明确的请求,并持有被申请复议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处罚决定(裁决、通知)等材料。对于行政机关或者法定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未制作或送达法定文书的情况,只要管理相对人能证明具体行政行为的存在并符合其他行政复议申请条件,应予受理。
(五)审查申请人、被申请人与第三人之间是否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法人、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的资格、权限、能力是否合法。
(六)对于申请人已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已依法受理的情况,不予受理。
(七)对于申请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并一并提出对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提出审查申请的情况,予以受理或者转送。
(八)对于申请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情况,应当审查申请书中关于行政赔偿的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
行政复议立案人员对于不属于本机关受案范围或不符合行政复议案件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于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但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告知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行政争议,告知当事人向有关机关申诉。如果当事人坚持申请行政复议,应决定不予受理。
(三)对于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法规、规章、行政机关奖惩、任免决定等行政机关内部行政行为的情况,应告知当事人向有关部门申请解决。
行政复议立案人员自收到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对于符合立案条件的,制作行政复议案件立案呈报表,填写承办意见,并报部门负责人审批。部门负责人审批的日期为立案日期。
(二)对于行政复议申请手续不齐全或证据材料不足的情况,可以要求当事人限期补充。如果当事人拒绝补充、不在限期内补充或所提供的证据材料不符合立案要求,告知当事人取回申请材料。如果当事人不愿取回但仍坚持行政复议,视为未申请。
(三)对于不符合行政复议条件的情况,应决定不予受理。
已立案的行政复议案件,行政复议立案人员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向被申请人发出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被申请人应在收到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或其他相关材料。逾期不答复或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或其他相关材料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办理。行政复议答复通知书、答复书等文书在途时间不计入期限。
被申请人向行政复议机构提交答复书应全面、客观地阐述其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证明其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并对申请人的请求表明态度。
我国行政赔偿的诉讼程序及相关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对于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情形的,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前置的类型包括自然资源所有权确认案件、治安管理处罚案件、纳税争议案件、工伤保险案件和价格违法的处罚等。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不服的,需先向上一级
行政管理相对人在面对行政争议时的自由选择制度和复议前置制度。前者允许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解决争议,但选定复议后不能再申请诉讼;后者则规定必须先经过行政复议程序,对复议决定不服才可提起诉讼,且需在特定情况下才能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行政复议申请书应包含的具体内容,包括申请人基本情况、被申请人名称、行政复议请求和主要事实和理由、签名或盖章以及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文章强调申请人应提供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被申请人的名称应使用正式名称,同时围绕行政复议请求写明事实和理由。文章还指出,对
专利行政复议的相关内容。专利行政复议是指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对与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产生的争议进行复查并作出裁决的行为。申请复议需满足条件:主观认为权益受侵犯,并在得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15日内提出。复议由申请人启动,不能由国务院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