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融机构作为保证人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1)对外担保余额、境内外汇担保余额及外汇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2)金融机构为企业法人提供的外汇放款余额、外汇担保余额(按50%计算)及外汇投资(参股)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30%。
2. 非金融企业法人作为保证人时,需满足以下条件:
(1)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并不得超过其上年的外汇收入;
(2)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保证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5%;非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担保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30%。贸易型企业与非贸易型企业是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给企业的营业执照中的主营项目来划分的。
关于公司作为保证人的情况,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都有一定的限制。根据法律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因此,公司无法为其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充当保证人。如果董事、经理违反了《公司法》第60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将被视为无效。除非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此事,债务人和担保人应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需要注意的是:
1. 被禁止行为的主体是董事、经理,而非董事会;
2. 被禁止担保的主债务是股东或其他个人的债务;
3. 限制适用于以公司资产作为担保,如果以个人资产提供担保则不受限制;
4. 董事、经理违反上述规定提供担保时,在债权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债务人和担保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部分,但不得超过债务人无法偿还部分的一半。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