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是一种单务、无偿合同,保证人在其中并不享有请求给付的权利,而只享有抗辩权或其他防御性的权利。具体来说,保证人的权利包括:
保证合同具有附从性,因此保证人可以主张债务人所拥有的抗辩权或其他类似权利。其中包括:
1.1 主债务人的抗辩权:根据担保法第20条规定,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这种抗辩权主要分为三类:
- 权利未发生的抗辩权:例如,如果主合同未成立且保证人对此并不知情,保证人可以对债权人主张主债权未成立的抗辩。
- 权利已消灭的抗辩权。
- 拒绝履行的抗辩权:例如,时效完成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等。即使债务人放弃了上述抗辩权,保证人仍然有权主张,因为保证人主张主债务人的抗辩权并非代为主张,而是基于保证人的地位而独立行使。
1.2 主债务人的其他类似权利:这些类似权利包括撤销权和抵消权。例如,如果主债务人对主合同拥有撤销权,保证人可以拒绝履行债务。
保证人基于其地位而特有的抗辩权被称为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享有这种权利。
保证责任的方式包括: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在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这被称为一般保证。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之前,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这被称为连责责任保证。在债务人未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责任范围内承担责任。
保证责任的具体方式由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在约定的保证期间内承担保证责任。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我国关于担保人责任分担的法律条文,对于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连带共同保证中,未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向未承担责任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