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人求偿权是指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后,取代债权人的地位向主债务人请求偿还的权利。保证人之所以享有求偿权,是因为保证人实质上是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而非履行自己的债务。因此,保证人在履行债务过程中支付的代价应当向受益的债务人追偿。各国法律都规定了保证人的求偿权,我国《担保法》第31条明确规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
保证人必须以财产上的给付代为履行或承担责任,这是求偿权成立的基础。如果保证人未进行清偿行为,即使由于保证人劝告债权人免除主债务人的债务,导致债权人免除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的求偿权也不会产生。
保证人的履行行为必须导致主债务的全部或部分消灭,这是求偿权成立的要求。保证人的清偿行为可以发生在主债务清偿期届满前或后,只要导致债务的消灭,就可以成立求偿权。
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时必须尽到自己的注意义务,确保主债务人的利益没有受到不应有的损失。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时有一定的注意义务,如通知义务和对债权人的抗辩义务。如果保证人未尽到注意义务,导致主债务人遭受损失,保证人将丧失求偿权。例如,保证人在履行保证债务时应当行使抗辩权,但由于保证人的过错未行使抗辩权,导致保证人承担了不应承担的保证责任,保证人将丧失对主债务人的求偿权。另外,保证人在清偿后应当及时通知主债务人,如果保证人怠于履行通知义务,导致善意的主债务人重复履行,保证人将对主债务人丧失求偿权,只能依法请求债权人返还其已支付的金额。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