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监督的定义
行政监督在广义上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导。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导。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关系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其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符合质量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可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但并不属于行政监督。
三、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具备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满足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只有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建筑工程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不得使用。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是由施工人的原因造成的,发包人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返工、改建。如果修理或返工、改建导致逾期交付,施工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建筑物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墙面不得留有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对已发现的质量缺陷,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进行修复。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保修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修复。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
行政监督证的法律效力以及与监督执法的区别。行政监督证用于监督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确保交警部门执法合法合规。行政监督与监督执法的职责和目标不同,前者通过行政处罚促使相对人守法,后者监督行政机关执法活动以确保依法行政。此外,文章还提及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的相
结构是房屋的骨架,其质量好坏至关重要,但实践中却因其验收的难度而购房者所忽视或放弃。购房者可要求开发商出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对楼宇结构工程的验收报告,注意报告标明的质量等级是合格还是优良、优质;如果是不合格,说明该房屋不能居住。如有可能,购房者还应了解钢材的材质、规格、水泥的标号,木材的等级及砖块的宽实等。——墙壁是否有裂缝,墙面是否渗水;——承重墙、梁、柱是否符合设计规范。
首先需要制定什么是工程质量,然后需要做好投资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完善监督的方法和手段,做到能很好的对工程进行监控,若发现质量工程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处理。第五条 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业主指令的变更,由总监理工程师直接下达变更令,交由驻地监理监督执行。并将变更资料交工程师、合同部存档。如涉及设计变更要由设计代表作变更设计图纸。签批意见后上报总监理工程师。在变更资料齐全,变更费用确定之后,征得业主审批同意,监理工程师应根据合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