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监督的定义
行政监督在广义上是指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社会团体、新闻舆论等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导。在狭义上,行政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内部对自己机构及其公务员的不良行政行为进行监察和督导。
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关系
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其目的是确保建筑工程符合质量要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可以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单位进行处罚,但并不属于行政监督。
三、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具备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满足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只有经过竣工验收合格后,建筑工程方可交付使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建筑工程不得交付使用。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和第九条的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不得使用。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文件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八十一条的规定,如果建设工程质量不符合约定是由施工人的原因造成的,发包人有权要求施工人在合理期限内无偿修理或返工、改建。如果修理或返工、改建导致逾期交付,施工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条的规定,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建筑物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墙面不得留有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对已发现的质量缺陷,建筑施工企业应当进行修复。
根据《建筑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保修范围应当包括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安装工程,供热、供冷系统工程等项目。保修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确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
根据《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三条的规定,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是指对房屋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后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进行修复。质量缺陷是指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合同约定。
行政限制的性质和特点,包括行政机关对物权施加的约束、直接性质、非惩罚性质、对被限制人的不利性质以及与权利移转的区别等。行政限制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采取的直接约束物权行使的非惩罚性行政行为。行政限制不等同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其关注的是物权行使
非法行医的法律责任及其涵盖范围。包括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和刑事责任等方面。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将构成非法行医罪,并受到相应处罚。非法行医罪情节严重包括造成就诊人轻度残疾、传染病传播等情形。违法行医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
监理合同的标的物及服务内容。监理合同是建设工程的委托监理合同,其标的物是服务,即监理工程师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业主进行其他合同的履行实施监督和管理。当合同标的物不符合约定时,应按照合同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属于属于市建设委员会领导,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具有行政处罚权。行政监督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 )以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以分为一般监督与特别监督。(2 )以行政监督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公安、工商、海关、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