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对社会事务进行组织、管理,依法作出某一决定时,相对人可能因此负担作为或者不作为的义务。在一般情况下,相对人都能自动履行。在相对人不自动履行义务时,发生行政决定的强制执行问题。
执行行政决定的手段种类很多,有直接的手段,也有间接的手段。间接的执行手段不立即实现行政决定的内容,往往也不是最终的执行手段。直接的执行手段使用强制力量,立即实现行政决定的内容。
执行行政决定的手段种类虽然很多,然而执行的方式却只有两种:或者由法院通过司法程序执行,或者由行政机关本身通过行政程序执行。行政机关本身通过行政程序执行的方式,是一种例外的执行程序。在这种程序中,行政机关迅速采取行动,免除一般执行程序受到的束缚。由于这种执行方式对公民的自由和财产存在潜在的极大的威胁,因此,法律只在极有限的范围内,并且出于公共利益的迫切需要时,才允许这种执行方式的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下,法律规定,行政决定的执行必须申请法院进行。法律规定司法程序作为执行方式的理由,在于防止行政机关专横地行使执行权力。12在我国,行政决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方式在司法实践中通常被称为“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现行《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间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其中,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的,属于行政强制执行法研究的范畴,此处姑且不论;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即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
非诉行政行为的执行之所以被冠以“非诉”,是因为这类行政案件未进入诉讼程序而直接进入执行程序。也有人认为,非诉行政执行是指所有未经过行政诉讼程序的行政执行,包括行政机关自行的执行、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的强制执行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执行三种形式。狭义的非诉行政执行仅指后两种,即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和具体行政行为确定的权利人申请执行。其中,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是非诉行政执行的主要构成部分
在审议行政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时,一些委员提出建立非诉行政执行案件裁执分离制度的建议。委员苏XX认为,裁执分离有利于保障行政执行效率。目前,行政行为经法院准予执行后,由法院
第九十七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第八十八条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从维护生效行政行
依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第二条 本法所称行政强制,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
先停止执行再说。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或者企业事业等单位,因本身的合法权益问题不服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而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如发现申诉有理的,由法院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