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诉讼法》的立法目的之一是维护、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加处罚款作为一项重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如果没有其他措施进行保障,其权力将成为摆设。行政机关只有通过人民法院执行加处罚款,才能保障和维护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
行政处罚决定一经作出,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有自觉履行和按期履行的义务。当事人逾期不缴纳罚款,是对国家公信力、拘束力和执行力的抗拒和挑战。行政机关对其实施加处罚款,既是维护行政管理秩序的需要,也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如果人民法院不执行加处罚款,行政机关将无可奈何地看着当事人违法。
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的字面理解,加处罚款是行政机关在行政强制执行阶段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当行政相对人在指定期限内没有自动履行责令行政给付金钱义务的处罚时,行政机关以增加罚款数额的方式来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
加处罚款是法律授权行为,行政机关根据授权对逾期履行者作出的加处罚款执行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此行为具备四要素:法律行为要素,即行政机关对特定对象作出的行政意思表示;特定对象要素,即行政行为是对特定的人或事的一次性处理;单方职权性要素,即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依据国家行政法律以命令形式单方面设定;外部可诉性要素,即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实现行政职能的外部行为措施,相对人可以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加处罚款完全符合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特征,是针对特定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决定。
关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规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市政府制定的规章在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的规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相关期限、行政强制法的强制执行规定,以及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二审判决的规定等。同时,文章也讨论了行政法的比例原则和国务院行政编制管理的相关条例。
滞纳金缴纳的法律性质、特点和界定。滞纳金具有法定性、强制性和惩罚性的特点。滞纳金是税务机关对未按时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征收的附带征收。关于滞纳金的法律性质,存在损害赔偿说、行政处罚说、行政秩序罚说和损害赔偿兼行政执行罚说等不同观点。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行政强制执行的定义、特征、执行种类和实施方式。行政强制执行是行政机关或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相对方采取强制手段,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其特征是执行主体包括行政机关和法院,执行对象范围广泛,包括物、行为和人。执行方式分为直接执行和间接执行,间接执行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