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陪审员如何考核
时间:2023-10-31 浏览:5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人民陪审员的考核与培训
依据法律规定的日常管理工作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人民陪审员的培训、考核和奖惩等日常管理工作由基层人民法院会同司法行政机关负责。这意味着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是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承担的责任。
计划性培训
为了确保人民陪审员的专业素质和审判能力,他们应当按照要求参加培训。这种培训应当有计划地进行,以提高人民陪审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发挥“审判员”作用,提高案件质量
人民法院面临着当事人诉求日益复杂多样而法院人员不足,司法资源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院应当发挥人民陪审员作为“审判员”的作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在审判实践中,人民陪审员通过社会经验、社会道德和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分析和判断,与专业法官形成思维上的互补,为法院提供准确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进一步提高了审判质量。
注重发挥民事调解员作用
在民事审判中,法院应当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来自基层、了解社情民意、贴近人民群众的优势,调动陪审员参与诉讼调解的积极性,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法院还应当安排人民陪审员参与相应案件的审理,利用他们来自不同行业、掌握不同专业知识的特点,为当事人提供答疑解惑,促进达成和解。
发挥监督员作用
人民陪审员不仅与审判员“同审同权”,还可以在参与审判过程中发现审判程序和实体处理中的问题,或者发现法官办案中的不廉洁行为,有权及时向院党组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有效地发挥监督员的作用。
充分发挥法制宣传员作用
人民陪审员来自各行各业,与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他们与群众容易沟通的特点,在案件调解中让他们宣传法律、宣传法院、讲解法律,扩大宣传面,提高宣传效果,切实发挥宣传员的作用。同时,人民陪审员具有本职工作和“法官”的双重身份,可以更好地向周边群众进行宣传,解答他们的法律问题,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为法律咨询者和当事人节约了时间和诉讼成本。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与管理
人民陪审员的培训、管理及其制度价值。人民陪审员需按计划接受培训,以了解法律法规和审判程序,掌握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能力。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了司法为民、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的价值,拉近了法院与群众的距离,保障了审判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
购买经济适用房贷款所需材料清单
购买经济适用房所需的贷款材料清单及申请条件。购买经济适用房需准备家庭户籍证明、家庭年收入证明和购房申请书等材料。同时,介绍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中关于申请购买的条件和审核程序。另外,还强调了购买经济适用房时的注意事项,包括地理位置、户型选择和购房合同
-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
人民陪审员与法官的区别。人民陪审员身份临时且随机选取,而法官具备固定身份和专业法律知识。人民陪审员的名额由基层法院根据审判需要确定,且候选人的筛选和审查过程严格。审判人员在一定情形下需要回避,如与当事人存在利害关系等,以确保公正处理案件。
-
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
人民陪审员参与诉前保全的能力及其在审判中的相关管理工作。人民陪审员是在法庭审判过程中与法官一同参与审判案件的公民。其人事管理由人民法院的政工部门负责,而日常管理则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管理部门。担任人民陪审员需满足一定条件,包括拥护宪法、有选举权等。
-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含义
-
什么是刑事处罚
-
不具备担任辩护人的条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