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约保证金和违约金是合同中两个不同的概念。违约金是一种补偿和惩罚违约方的方式,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合同成立时预先设定违约金的数额,一旦违约发生,违约方就需要承担违约金的责任。履约保证金是一种担保合同履行的方式,一方当事人为保证合同履行而向另一方当事人支付一定金额的金钱作为担保。在法律或行政法规没有禁止的情况下,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履约保证金。
目前的法律或行政法规对于履约保证金是否具备违约金的补偿性和惩罚性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履约保证金应该具备补偿性。在本案中,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履约保证金不仅具备补偿性,还具备惩罚性。
2007年11月,日照某煤化有限公司与山东某工贸有限公司**分公司签订了红土镍矿购销合同。合同约定,**分公司向某公司购买红土镍矿,总货款约为1300余万元。合同成立时,**分公司向某公司支付了200万元作为履约保证金,并且约定履约保证金可以冲抵最后一批货款。合同约定,若**分公司未能按时支付货款,则某公司有权没收履约保证金。**分公司先后支付了593万元的货款,并提取了部分货物,但未按约定支付余下的货款,也未提取剩余的货物。因此,某公司要求**分公司支付违约金200万元,并赔偿损失38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为,合同成立且合法有效,双方应当严格履行合同。**分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全部货款,构成违约。虽然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违约金,但约定的履约保证金属于违约金的性质。因此,**分公司应支付违约金200万元。货物超期堆存费和银行贴息7万余元是由于**分公司未提取货物所致,应由**分公司承担。某公司主张的利息损失和降价处理货物损失并未超出违约金的范围,且已通过支付违约金得到了补偿,因此不予支持。一审法院判决**分公司支付违约金200万元,赔偿超期堆存费和银行贴息7.8万元,驳回某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认为,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履约保证金不仅具备补偿性,还具备惩罚性。因此,**分公司无权要求某公司返还履约保证金200万元,该履约保证金应归某公司所有。尽管一审判决将履约保证金等同于违约金的表述不准确,但判决给付的数额是正确的。因此,二审法院只对不当之处进行了变更,维持了一审判决的其他部分。
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约定,本案的履约保证金具备补偿性和惩罚性。因此,**分公司无权要求被返还履约保证金,某公司有权不予返还。**分公司支付的200万元履约保证金可以作为违约金的一部分。因为**分公司违约,未按合同约定支付货款,因此某公司有权要求支付违约金。因此,二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
租赁商铺中,出租人隐瞒商铺是违法建筑的事实导致承租人损失时房东应赔偿租客的问题。文章还分析了商铺租赁合同中的承租地点、租金递增及时间点、租赁保证金或履约保证金、拆迁赔偿等事项的约定。特别是拆迁赔偿问题,指出承租人需与出租人约定双方关系的处理,包括补偿
放弃中标后的责任及违约责任。法律规定,中标人放弃中标需承担违约责任,不退还履约保证金并可能赔偿损失。中标人若不履行义务,将取消其投标资格。建筑工程中标程序包括公示中标候选人、履约能力审查、确定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和提交书面报告等步骤。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