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投诉书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 投诉人和被诉人的名称、地址、联系电话(含传真)、法定代表人等;
(二) 具体的投诉事项及事实依据,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
(三) 质疑和质疑答复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
(四) 提起投诉的日期;
(五) 投诉书应当署名。如果投诉人是自然人,则应由本人签字;如果投诉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则应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并加盖公章。
(一) 如果投诉人委托代理人办理投诉事务,应向本办提交投诉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应明确载明委托代理的事项和具体委托权限。
(二) 投诉书中的事实依据应当清楚地描述采购活动经过、客观情况和相关法律、政策依据。投诉人应列举所有可供证明的证据,并明确载明证人的姓名、住所和联系方式,书证、物证的来源及保管人,并提供复印件以便调查。投诉书应装订成册,编上页码,并加盖骑缝章。
(三) 不属于鼓楼区级政府采购项目的投诉将不予受理。
(四) 如果投诉书通过传真方式送达,应立即用特快专递方式寄送原件。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该制度旨在规范政府采购合同的备案工作,明确了备案原则、审核程序以及合同登记和归档的流程。同时,也规定了不得受理的合同情形以及合同变更的相关要求。该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有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与其本义的背离问题。文章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违背了政府采购确保政府资金所有权的初衷。采购单位利用采购人定位和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导致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不一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公开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方式、竞争性谈判方式、单一来源方式和询价方式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公开招标适用于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情况;邀请招标适用于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供应商采购的情况;竞争性谈判适用于特定情形;单一来源方式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