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
时间:2024-03-14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合同备案工作的管理,明确合同备案审核程序,增强各岗位责任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二、备案原则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按照“对口审核、集中登记、统一归档”的原则进行,确保认真细致,避免出现差错。
三、备案流程
根据各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范围,分别收受对口联系部门和单位的政府采购合同,并按规定进行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应加盖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章,并在政府采购台账上进行登记。
四、备案登记
综合组设立“政府采购合同登记簿”,对各组各岗位送来的备案合同进行集中登记,统一编号,并进行归档备查。
五、不予受理情形
以下情形之一的合同,不得受理:(一)合同格式、内容与招标文件不一致;(二)数量、金额与成交结果不一致;(三)落款不完整,包括代表签名、帐号、日期等;(四)未盖单位公章或者单位合同专用章;(五)多页合同未盖骑缝章;(六)未按程序实施政府采购擅自签订的合同。
六、合同修改
如果采购人要求在批准的政府采购预算内增加中标货物数量,必须经书面报财政有关业务处室和采购办同意后,方可签订合同。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
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及其适用法律问题。政府采购合同的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违反有效政府采购合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在适用法律时,由于《政府采购法》和《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界定不一致,导致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建议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
-
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复议制度
政府采购中的行政复议制度。该制度允许供应商在采购行为侵犯其权益时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查。行政复议机关会审查采购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并遵循一系列程序规定以确保公正和透明,如听取陈述、参与过程、公开审议等。
-
政府采购的定义与其本义的背离
政府采购制度在实际执行中与其本义的背离问题。文章指出当前政府采购定义将采购人定位为各级政府,这违背了政府采购确保政府资金所有权的初衷。采购单位利用采购人定位和相关法律规定作为抗拒政府采购的法律依据,导致采购人的定义与招投标法不一致,监督管理流于形式,
-
公开招标方式
公开招标方式、邀请招标方式、竞争性谈判方式、单一来源方式和询价方式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公开招标适用于货物服务采购项目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情况;邀请招标适用于具有特殊性只能从有限范围供应商采购的情况;竞争性谈判适用于特定情形;单一来源方式适用
-
项目采购中标后多久签合同
-
政府采购合同备案管理制度
-
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管理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