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相关 > 公务员法 > 公务员交流和回避的区别

公务员交流和回避的区别

时间:2020-05-25 浏览:2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1145

1.两者目的各不相同.交流的目的相对比较宽泛,但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养使用.回避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私利.2.涉及的范围不同.从管理的对像来看,交流涉及的人员很多,除特殊情况外,可以说绝大多数公务员是潜在的交流对象;而回避涉及的人员少,只有情况比较特殊的少数公务员需要回避.3.管理的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交流是一种灵活性很强的管理措施,除少数情况下,对时间、人员的要求是非强制性的,可以根据具体地方和具体单位的实际情况而定;而回避则是一种刚性的公务员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对时间、场合和人员的要求都带有强制性,机关必须履行公务员回避的职责,公务员本人必须服从回避的规定。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公务员交流

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公务员个人意愿,通过法定形式,变换公务员的工作岗位,从而使公务员工作关系或职务关系得以产生、变更或终止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这种人事管理活动的结果,表现为行政机关系统内部或行政机关与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人员相互交流,即行政机关内部变换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把公务员调出行政机关任职,或者将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行政机关担任公务员职务,以上都统称为公务员交流。为保证公务员交流持续、有序、规范地进行,国家制定了调整公务员交流行为的法律法规,这些相关规定就构成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回避制度

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

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在公务员所在职务、所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使其避开有关亲属关系和公务的制度。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

    政府采购与法律规定的关系。文章详细阐述了政府采购主体的特定性,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等。还提到了军事采购和国有企业采购的特殊性以及政府采购资金的特定性。此外,文章也涉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在政府采购中的特殊情况以及政府采购项目范围的特定性

  • 一审终审与两审终审什么区别

    一审终审与二审终审最大的区别是对案件审理的次数,一审终审的案件一审的判决结果是最终判决,不能上诉,但可以申请再审,二审终审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可以上诉,二审的判决结果是终审判决。第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

  • 公务员交流与回避形式存在哪些区别

    回避最主要的目的是保证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防止公务员利用职权为个人或亲朋好友谋私利。我国《公务员法》第69条第3款规定:“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公务员法》第69条第2款规定:“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

  • 公务员交流和回避的区别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为保证公务员交流持续、有序、规范地进行,国家制定了调整公务员交流行为的法律法规,这些相关规定就构成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法规定的回避包括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公务回避。回避是指为了防止公务员因个人利益和亲属关系等因

  • 民事和刑事回避的区别
  • 自首和坦白的区别有哪些
  • 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期限有什么区别
行政相关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