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借款人池某向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申请贷款8万元,由于没有抵押担保,贷款未能获得批准。池某求助于农老汉,并请求他提供房产证作为担保。出于情面,农老汉同意了这个请求。农老汉找到了本屯的亲属农某某,并在农某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取得了农某某妻子和儿子的房产证。农老汉带着这份房产证前往平果县房地产管理所,擅自办理了房屋抵押贷款登记。在获得房管所出具的房屋抵押登记贷款他项权证后,农老汉以房屋所有权人的名义与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签订了《担保合同》,将房产证作为贷款抵押担保。农老汉在担保方签字栏里代签了房屋所有权人的姓名,并按上了自己的手印。随后,池某与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签订了《融资合同书》,并领取了8万元的贷款。借款到期后,池某不仅没有偿还任何款项,而且逃之夭夭。于是,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将池某、农老汉和农某某的妻子和儿子告上了法庭。
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农老汉虽然不是《担保合同》的担保人,但他冒充农某某的妻子和儿子的名义,与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签订了《担保合同》,并未得到房屋所有权人的认可,从而对抵押担保合同存在过错,使《担保合同》无效。因此,农老汉应承担《担保合同》中担保人应负的50%的清偿责任。马头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在从事金融业务时,应尽到谨慎注意义务,但办理人员疏于履行职责,未严格审查担保人的真实身份,导致《担保合同》无效,同样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债务转移中保证人的责任问题。当债权既有保证人的保证担保又有物权担保时,保证人对除物权担保外的债权承担保证责任。在主债务未受清偿时,优先实现物权担保来满足债权。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会导致保证人在相应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通过案例分析了这一过程的具体运作。
保证担保与保证保险在合同内容、主体、性质、保证范围、保证程度以及适用法律等方面的差异。保证合同是购房借款合同的附属合同,与主合同存在主从关系,而保证保险合同与主合同处于并存关系。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等,而保证保险责任仅限于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
中国《担保法》中关于保证期间是否可以中断的问题。保证期间可以中断,如果债权人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保证期间具有积极效力和消极效力,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利益,确保责任的有效履行并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保证人的责任。
关于保证期间的相关规定。对于未约定保证期间的情况,保证期间自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起算,为期六个月。若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间,视为未约定,同样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起算保证期间。对于约定不明确的保证合同,保证期间也自主债务履行期间届满起算。在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