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真实性的效力而言,公证遗嘱的可信度要高于遗赠扶养协议。公证遗嘱是经过国家公权力认定的,经过权威第三方认证的遗嘱,其真实性毫无疑问。
如果两者都是真实的,但内容相冲突,那么根据法理,先公证了遗嘱,后又签订了遗赠扶养协议,并履行了该协议的情况下,视为立遗嘱人用行动更改了先前的遗嘱。在法律上,这种行为是生效的,因此执行遗赠扶养协议。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人立遗嘱说将自己的全部积蓄10万元在他死后全部由他的大儿子继承,但在他生前将其中的五万元给了小儿子。他死后,只能执行他剩下的5万元的遗产,而不能追溯到他生前处理掉的5万元,因为他通过行动更改了遗嘱。
遗赠扶养协议是遗赠人与扶养人签订的一种协议,扶养人承担遗赠人生养死葬的义务,并接受遗赠人全部或部分合法财产的转移。这是我国《继承法》确立的一项新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继承制度的新发展。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31条的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同样,公民也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并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公证遗嘱是指遗嘱人在生前订立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遗嘱。遗嘱人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进行个人处分。这种处分行为在遗嘱人死亡时生效,即遗嘱的效力产生。遗嘱人订立遗嘱的方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等,其中公证遗嘱的证明力最高。
在办理遗嘱公证时,遗嘱人应亲自到公证处办理,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立遗嘱人应当神智清晰,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没有受到胁迫或欺骗等情况。
如果需要变更或撤销已经公证的遗嘱,应当提交原遗嘱公证书,并到原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
在立遗嘱人死亡后,遗嘱继承人应持遗嘱公证书、死者死亡证明和本人身份证件前往公证处办理继承权公证。如果遗嘱受益人不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即为受遗赠人,受遗赠人必须在知道受遗赠后的两个月内前往公证处办理接受遗赠的声明书公证。
遗赠扶养协议的签订问题。遗赠扶养协议的扶养人不能是法定继承人,而可以是公民或其他集体所有制组织。协议具有高于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法律效力,双方需严格遵守。若一方违约,将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公证的法律效力,包括证据效力、使法律行为生效的效力和强制执行效力。公证是公证机构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经过法定程序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事实和文书,人民法院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还具有使某些法律行为
公证的法律效力及其作用。公证具有法定证据效力,经过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和文书,法院应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证还有强制执行效力,赋予相应文书强制执行力;此外,公证还是某些法律行为成立的要件。这些作用确保了公证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为公证行为提供了法律
遗赠扶养协议与遗赠的法律区别。法律行为性质上,遗赠扶养协议是双方行为,必须协商一致;而遗赠是遗嘱人单方行为,可单方面订立遗嘱并随时变更。在权利义务方面,遗赠扶养协议体现权利义务一致原则,而遗赠不受扶养义务限制。内容方面,遗赠扶养协议包括遗赠财产和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