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之间的分工是行政诉讼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行政案件的管辖范围和审理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同级别的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有不同的管辖权限和职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的管辖如下:
1.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根据第十三条)。
2.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以下第一审行政案件:
(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
(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根据第十四条)。
3.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根据第十五条)。
4.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根据第十六条)。
5.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十七条)。
6.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十八条)。
7. 因不动产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根据第十九条)。
行政复议管辖、行政复议期限、行政诉讼被告的相关内容。文章指出,对于实行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应在受理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在行政诉讼中,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况包括改变主要事实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我国《行政诉讼法》中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大多数行政案件,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专业技术性强和影响大的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而最高人民法院则管辖全国范围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
行政诉讼管辖的基本原则和级别管辖以及地域管辖。基本原则包括便于当事人参与诉讼、有利于法院审理和判决等。级别管辖是按照法院组织系统划分不同层级法院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地域管辖是同级法院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
行政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问题,包括异议的主体、客体、提出条件以及处理流程。提出异议的主体应为当事人,客体为第一审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当事人需在法定期限内以书面形式提出异议,法院将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裁定。对裁定不服可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