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诉讼:协议管辖之现行立法情况
时间:2025-05-17 浏览:1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协议管辖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协议管辖是指争议的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商自愿达成协议,约定受理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它是一种诉讼行为,通过合意的方式约定纠纷解决的管辖法院。协议管辖在民商事诉讼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的法理,并发挥了解决管辖权争议的优势。
协议管辖在行政诉讼领域的适用性
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并未对协议管辖在行政诉讼领域的适用性作出明确规定。缺乏规定的原因可能是行政诉讼领域不适宜协议管辖的存在。一方面,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双方并不处于平等地位。原告行政相对人处于被管理者地位,被告行政机关处于行政管理者地位。让被管理者与行政管理者就行政争议事前或事后协商达成诉讼管辖权协议,既困难又不现实。另一方面,与民商事诉讼不同,行政诉讼中没有较多的法律规定供当事人选择协议管辖的法院。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当事人可协议选择的管辖法院范围,但行政诉讼领域并无类似规定。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行政诉讼法的解释,行政争议一般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只有在涉及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时,原告可以选择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因此,行政争议的原告通常只能选择被告所在地法院,几乎没有选择协议管辖的余地。
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协议管辖是否适用于行政诉讼领域。然而,由于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地位不平等以及缺乏选择协议管辖的法院范围,协议管辖在行政诉讼领域的适用性受到限制。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
行政案件的指定管辖及其条件。指定管辖发生在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对行政处罚管辖问题存在纠纷或者因特殊情况无法行使管辖权时,由上级机关确定由谁管辖。管辖争议源于行政机关职责不清,社会生活、公共事务的管理交叉,权责不明确。在行政处罚实践中,因法律、法规规定存在
-
一、不予受理裁定书适用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不予受理裁定书的适用情形和相关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在特定情形下会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如案件属于行政诉讼范围、有书面仲裁协议、应由其他机关处理、不属于本院管辖、对已生效判决等起诉等。同时,法律规定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不符合
-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
行政诉讼管辖制度的意义与功能,包括合理分配审判资源、确保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等。同时,阐述了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的重要性,其能保障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维护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异地交叉管辖还有利于人民法院公正审判行政案件,保障法官独立
-
协议管辖的定义和作用
协议管辖的定义、作用及有关规定。协议管辖允许当事人在纠纷发生前或发生后,通过协议选择解决纠纷的管辖法院,旨在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和争议延误。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可以选择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需符合案件类型、管辖法院的选择范围、书
-
案情简介
-
专属管辖异议规定
-
行政诉讼证据中的书证是否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