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的指定管辖是指上级法院以指定行为将行政案件交由下级法院管辖的制度。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22条的规定,行政诉讼的指定管辖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管辖权的归属并没有疑问与纠纷,只是由于以下特殊原因导致有管辖权的法院无法行使该权力:
如果下级法院之间就特定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发生争议,应当互相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报请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法院,由该上一级法院以指定形式解决管辖冲突或争议。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根据法律规定,处理管辖权冲突或争议的程序是:首先,争议法院应互相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则争议的法院各自上报它们共同的上一级法院,也可以单独上报。上报时,各法院应陈述自己的理由。对于涉及跨省、区的两个法院之间的争议,且协商不成的情况,各法院应上报所在省高级人民法院,由高级人民法院上报最高人民法院进行指定。上级法院接到报告呈文后,应进行审查,并及时作出指定管辖的决定,并以法院公函形式下达。
指定管辖是通过指定行为而确定的管辖。因此,这种指定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管辖的特征及其法律术语解析。行政诉讼管辖划分了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涉及上下级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和审判行政案件的分工。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等种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审判权的含义和管辖与主管的区别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