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管辖制度是行政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与审判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行政案件的公平审理密切相关。我国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权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具体行政行为作出地法院管辖为主、其他法院管辖为辅的原则。这一原则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新时期群众利益诉求的自主化和多元化趋势加剧,行政纠纷数量呈井喷态势。行政审判面临着“立案难”、“审理难”、“执行难”等问题,这与群众对行政诉讼的热切期待不相适应。
在这一背景下,信阳市两级法院秉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探索建立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的精神,依据最高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相对集中管辖试点的总体部署,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具体指导下,进行了行政案件异地交叉管辖的试点改革。这一改革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
异地交叉管辖是人民法院独立行使行政审判权的内在要求。它实现了地域的相对超脱、人财物的相对超脱、权力的相对超脱、人情的相对超脱。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异地交叉管辖使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权免受因“司法辖区和行政辖区同一体制”造成的被告行政机关的不当干预。换句话说,异地交叉管辖剥夺了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和控制者对司法机关的影响力。这实际上消除了司法者的后顾之忧,为其独立行使审判权提供了可能空间。
异地交叉管辖是当事人平等参与行政诉讼的内在要求。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要求当事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或对等)的权利。裁判者要以超然中立的角色平等无偏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然而,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行政主体作为行政权力的享有者具有优越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法律地位。因为行政主体是手操权力并掌握公共资源的国家机关,这种不平等给行政诉讼中的当事人带来了不平等。这导致原告和被告在行政诉讼中天生处于强弱失衡状态。如果作为裁判者的审判机关主动或被动偏向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那么原告和被告的地位天平将更加倾斜。异地交叉审判隔离了本地行政权对司法审判权的不当干预,能有效避免对原告诉讼地位和权利的侵害,维护了当事人平等参与诉讼的原则和利益。
司法公正既体现为程序的公正,也体现为实体的公正。从法官的角度来看,司法公正必须具备社会公断人的地位,裁决时必须拥有充分的活动空间。行政案件异地交叉管辖不仅涉及结对子法院的空间转换和法官的换位,更涉及一种社会关系的转换。这使得异地管辖法院能够免受被告行政机关施加的压力和其他干扰,确保法官能独立地主持庭审活动、听取当事人的陈述、质证和辩论。法官能够本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对行政案件做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行政诉讼中的共同地域管辖情况。包括经过复议的案件、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以及不动产涉及到两个以上人民法院管辖的情况。同时,文章还涉及各级法院的管辖范围和行政案件的管辖原则。在多个法院有管辖权时,原告有权选择其中一个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管辖的特征及其法律术语解析。行政诉讼管辖划分了法院之间的权限分工,涉及上下级和同级法院之间受理和审判行政案件的分工。管辖包括级别管辖与区域管辖、法定管辖与裁定管辖、共同管辖与单一管辖等种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行政审判权的含义和管辖与主管的区别
因环评原因导致企业拆迁补偿金额过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包括企业可申请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市、县级人民政府应给予的补偿内容,以及补偿决定的程序和管辖法院的确定。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征地拆迁纠纷案件的地域管辖设立目的。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新规定,旨在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保护消费者权益。规定包括管辖范围、处理程序、投诉形式、调解方式等,并强调工作人员不得滥用职权。同时废止了之前的两个相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