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代表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区别
(一)行政诉讼代表人
1、概念指在原告(或被告)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由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进行诉讼,其他当事人则可不参加诉讼,但人民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当事人的诉讼形式。
2、诉讼代表人不同于诉讼代理人,也不同于法定代表人。
3、诉讼代表人主要有两类
(1)不具备法人资格组织的诉讼代表人;
(2)集团诉讼的诉讼代表人。
行政诉讼代表人是本案的当事人,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他人的权益。
(二)行政诉讼代理人
1、概念
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2、特征
(1)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活动。
(2)只能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诉讼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3)只能代理一方当事人,而不能在同一诉讼中代理双方当事人。
(4)必须具备诉讼行为能力。
3、分类
(1)法定诉讼代理人只适用于没有诉讼行为能力或限制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不适用于法人、组织,更不适用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
(2)指定诉讼代理人一般发生在作为原告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且无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的情况下。
(3)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接受委托成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以下几类:律师、社会团体、公民的近亲属;公民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诉讼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是不同的。
行政诉讼起诉书中,原告为一家机构,提出诉讼请求。原告的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的信息也在起诉书中提供。被告为另一家机构,其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的信息也一并列出。起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二十八条没有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第二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第二十七条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法定代理人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
撤诉申请人必须是原告(一审)和上诉人(二审)或经他们特别授权的代理人。被告或第三人和被上诉人均不得提出撤诉申请。申请撤诉必须基于当事人自己真实的意思表示,出于当事人自愿。人民法院应当对撤诉申请进行审查,申请符合条件的,裁定准予撤诉,案件审理终结;申请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