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代表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区别
(一)行政诉讼代表人
1、概念指在原告(或被告)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由一人或数人作为代表进行诉讼,其他当事人则可不参加诉讼,但人民法院的判决及于全体当事人的诉讼形式。
2、诉讼代表人不同于诉讼代理人,也不同于法定代表人。
3、诉讼代表人主要有两类
(1)不具备法人资格组织的诉讼代表人;
(2)集团诉讼的诉讼代表人。
行政诉讼代表人是本案的当事人,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他人的权益。
(二)行政诉讼代理人
1、概念
指以当事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代替或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的人。
2、特征
(1)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进行诉讼活动。
(2)只能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实施诉讼行为,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3)只能代理一方当事人,而不能在同一诉讼中代理双方当事人。
(4)必须具备诉讼行为能力。
3、分类
(1)法定诉讼代理人只适用于没有诉讼行为能力或限制诉讼行为能力的公民,不适用于法人、组织,更不适用于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
(2)指定诉讼代理人一般发生在作为原告的公民无诉讼行为能力,且无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不能行使代理权的情况下。
(3)委托诉讼代理人可以接受委托成为委托诉讼代理人的,有以下几类:律师、社会团体、公民的近亲属;公民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其他公民。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诉讼代理人在行政诉讼中的权利是不同的。
行政诉讼中的证据提交规定、举证责任及庭审程序。被告可在第一审程序中经法院准许补充证据,但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时需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证据材料。行政赔偿诉讼中,原告需提供证据来证明损害事实。庭审是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中最基
行政诉讼证据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在行政诉讼法中的效力和法庭对证据的认定与更正。行政诉讼证据需具备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行政诉讼的特点包括事实判断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等。在行政诉讼法中,证据原件的效力有明确的等级规定,法庭在认定证据时需遵循一定的程
行政诉讼中法院调取证据与当事人收集证据的规则。法院可依法调取证据,但需限制权力范围。被告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但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规定限制了法院的自由裁量权,确保了行政诉讼的公正和合法性。
《行政诉讼法》中规定的可以起诉的行政强制措施有两类,包括针对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针对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强制措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文章还介绍了关于共同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诉讼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