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机构与行政机关是两个独立的实体,彼此没有隶属关系。仲裁机构由仲裁组织依法独立进行仲裁,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仲裁机构是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双方民事争议并作出仲裁裁决的机构。根据机构的设置情况,国际上进行仲裁的机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常设仲裁机构、临时仲裁机构和专业性仲裁机构。常设仲裁机构又可以分为国际性的或区域性的、全国性的以及附设在特定行业内的专业性仲裁机构。
常设仲裁机构负责组织和管理有关仲裁事务,为仲裁的进行提供各种方便。大多数仲裁案件都被提交在常设仲裁机构进行审理。国际上著名的常设仲裁机构包括国际商会仲裁院、英国伦敦仲裁院、瑞士苏黎世商会仲裁院、日本国际商事仲裁协会、美国仲裁协会和瑞典斯德研尔摩商会仲裁院等。在中国,常设仲裁机构包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
各国对仲裁的规定并不一致,但一般多采用机构仲裁的方式。因为常设的仲裁机构备有较为完善的仲裁规则和仲裁员名册,并且有完整的管理和服务体系,有利于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我国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方式也是机构仲裁,其中常设的仲裁机构是仲裁委员会。目前,我国的仲裁机构包括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等。这些仲裁委员会设在不同地区,例如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同时在深圳和上海设有分会。
当事人可以约定将争议提交给北京的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也可以选择深圳分会或上海分会进行仲裁。如果没有约定,申诉人可以选择由仲裁委员会在北京进行仲裁。如果有争议,仲裁委员会将作出最终决定。另外,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设在北京,根据需要还可以在中国其他地方设立分会。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主要受理产生于国际或涉外的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经济贸易等争议。这些争议包括外国法人、自然人与中国法人、自然人之间,以及外国法人、自然人之间、中国法人、自然人之间的争议。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的权利问题。赔偿范围涉及行使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包括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或警械等。受害人在以上情况下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北京仲裁委员会的基本结构、职能以及仲裁协议的详细规则。仲裁委员会是常设机构,负责解决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仲裁协议是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的书面协议,其形式包括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和其他书面协议。仲裁协议独立存在,不受合同变更、解除等影响的效力。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