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时必须遵守法律的限制和裁量范围。如果行政机关超出了裁量范围,就构成了逾越裁量。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应当对行政裁量行为的违法性进行全面审查,而不需要区分其他非裁量行为。逾越裁量行为的违法性是十分明显的。
法院在审查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的,但是裁量违背了授予行政机关裁量权的内在界限,构成了裁量权的滥用。各国确立的审查标准有所差异,但是也有一些共通的标准。在我国,应当借鉴这些共通的标准和一些国家的典型标准来确定我国法院对行政裁量权滥用的审查标准。
法院在审查行政裁量行为时,首先要确定授权法的目的,然后根据行政机关提供的证据和材料判断裁量权的行使是否违背了法定目的。在实践中,确定授权法的目的可能较为复杂,需要法院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解释确定法律目的。此外,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的目的可能不止一个,对于其中部分目的合法而部分目的不合法的情况,各国的做法不同,我国的审查标准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行政机关在行使裁量权时应当考虑与处理事件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作为决定根据的因素。如果行政机关考虑了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或者没有考虑应当考虑的因素,就构成了行政裁量权的滥用。法院在具体的司法审查过程中,需要适用司法裁量权对相关的法律进行解释,确定行政裁量行为应当考虑的因素和不应当考虑的因素。
行政机关有义务行使裁量权,如果故意不行使或者拖延行使裁量权,就构成了行政裁量权的滥用。在一些特定情形下,行政机关需要对某些事项紧急处理,如果故意拖延行使裁量权,同样构成了行政裁量权的滥用。法院在审查时应当考虑行政机关的义务以及具体情况,确定行政裁量行为是否故意拖延或不作为。
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时应当遵守公正法则,对同等情况下的相对人进行同等对待。公正法则还要求行政机关权衡行政目的和行政相对人权益之间的关系,遵循比例原则。此外,行政裁量行为前后应当保持一致,不反复无常。法院在审查时应当权衡先例和新的情况,确保行政裁量行为符合公正法则。
行政裁量权中的弹性法律用语需要根据法律规范的目的、内容和社会公认的基本规则进行解释,而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解释。在我国的行政法中,虽然没有对弹性法律用语和行政裁量权进行严格区分,但是在司法审查的过程中,应当确立相对严格的标准,规范对弹性法律用语的解释。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许可决定、自然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决定、征收征用及其补偿决定、行政机关未履行法定职责、侵犯经营自主权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以及违法集资摊派费用或违法要求履行其他
行政行为被划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对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行政复议法的这种规定,为司法审查有关抽象行政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请求司法保护,人民法院通过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从而解决特定范围内行政争议的活动。行政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法律针对特别案件所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陪审员是可以通过推荐的方式产生的,人民陪审员推荐的人一般是人民团体,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基层人民法院、公安机关进行资格审查。依照前款规定产生的人民陪审员,不得超过人民陪审员名额数的五分之一。对依法应予公开审理的案件,法院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