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救济包括行政机关的救济(行政复议)和司法机关的救济(行政诉讼)。这两种形式都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提供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救济手段。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法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的活动。受理机关会根据法定程序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查,并做出相应决定。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活动。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定程序对被诉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
1.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都以行政争议为处理对象。
2. 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都是国家为行政相对人提供的救济手段。
3. 当事人类型基本相同,原告或申请人必须是行政相对人,被告或被申请人必须是行政主体,第三人基本类似。
4. 两者在程序衔接上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复议前置、选择复议和终局复议。
1. 性质不同,行政复议本质上属于行政行为,而行政诉讼是司法活动。
2. 审理机关不同,行政复议由复议机关处理,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处理。
3. 对具体行政行为审查的范围不同,行政复议进行全面审查,而行政诉讼仅限于合法性审查。
4. 审理方式不同,行政复议采用书面审查,行政诉讼采用开庭审理。
5. 审级不同,行政复议遵循一级复议原则,而行政诉讼采用两审终审制。
6. 法律效力不同,不服复议决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而行政诉讼终审后必须。
此外,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在当事人称谓、法定期限、受案范围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行政诉讼案由的新规定。案由是案件名称,反映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性质。目前,我国行政诉讼案由尚未具体规定,仅发布了相关通知作为指导。现行案由分为作为类、不作为类和行政赔偿类。在适用案由时,人民法院会面临一些问题,如案由中是否使用“纠纷”二字、行政管理范围
第三人不参加行政复议的可行性,并详细解释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行政复议机构可以通知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但第三人选择不参加不会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第三人参加行政复议需满足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加的
行政复议第三人的构成要件及其诉讼权利。行政复议第三人指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为维护权益参加复议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其构成要件包括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参与复议的时机,以及经复议机关批准。关于其诉讼权利,现行法律对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中的第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的一级复议制度。该制度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可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规定的其他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只能提起行政诉讼,不得再次复议。此制度旨在保护公民权益,提高行政效率,避免争议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