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针对公益举报作出的答复可诉吗
时间:2024-05-05 浏览:3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机关公益举报答复不可诉
案例
2014年5月,韩某发现江苏淮安供电公司在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房屋建设。他向淮安区城管局实名举报,要求城管局履行法定职责,对该违建进行查处。淮安区城管局受理了韩某的举报,并进行了调查和处理。他们依法对供电公司的违法建设作出了限期整改并处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淮安区城管局将处罚结果告知了韩某。韩某对此答复不服,认为该区城管局没有对违建进行实质性查处,因此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淮安区城管局履行法定职责。
法律分歧
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韩某作为公益举报人,城管局对他的举报进行了回复和查处。因此,韩某作为利害关系人,有权提起诉讼,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第二种意见认为,韩某对行政处罚不服,但他不是本案适格的主体,因此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
小编认为第二种意见更为合理。首先,实体法并未规定举报人对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有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因此,韩某在法律上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但没有诉讼权利。其次,韩某不是该答复的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在本案中,韩某若是该行政处罚的利害关系人,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然而,淮安区城管局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是供电公司,而不是韩某。实际上,韩某的举报属于纯粹的公益性举报,他与违建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韩某已经获得了淮安区城管局的回复,享有答复程序性权利。因此,韩某既不是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也不是利害关系人,对于淮安区城管局的答复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权利
刑事赔偿范围及受害人的权利问题。赔偿范围涉及行使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包括错误拘留、错误逮捕、再改判无罪、刑讯逼供或暴力行为以及违法使用武器或警械等。受害人在以上情况下都有权获得相应的赔偿。
-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
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类型,涵盖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因对行政主体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向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种情况,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的确认、行政征收、行政不作为、侵犯经营权、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限制竞争等方面。
-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
行政拘留暂缓执行的条件及程序。被拘留人需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提出暂缓执行申请,且公安机关认为对其暂缓执行不会发生社会危险。同时,需要满足担保条件,包括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另外,还介绍了缓刑制度的概述。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以及相关的分类和可诉行为。行政诉讼是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法院提起的诉讼,受到行政诉讼法的规范。可诉行为包括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抽象行政行为等九种情况。而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行为包括医疗事故鉴定、火灾事故责
-
行政诉讼中被告错列及拒绝变更的处理方式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
行政处罚的法律救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