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机关针对公益举报作出的答复可诉吗
时间:2024-05-05 浏览:45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行政机关公益举报答复不可诉
案例
2014年5月,韩某发现江苏淮安供电公司在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房屋建设。他向淮安区城管局实名举报,要求城管局履行法定职责,对该违建进行查处。淮安区城管局受理了韩某的举报,并进行了调查和处理。他们依法对供电公司的违法建设作出了限期整改并处罚款4万元的行政处罚。淮安区城管局将处罚结果告知了韩某。韩某对此答复不服,认为该区城管局没有对违建进行实质性查处,因此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淮安区城管局履行法定职责。
法律分歧
有两种意见。第一种认为,韩某作为公益举报人,城管局对他的举报进行了回复和查处。因此,韩某作为利害关系人,有权提起诉讼,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第二种意见认为,韩某对行政处罚不服,但他不是本案适格的主体,因此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法律分析
小编认为第二种意见更为合理。首先,实体法并未规定举报人对行政机关的履职行为有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举报违反城乡规划的行为。因此,韩某在法律上有权向有关部门举报,但没有诉讼权利。其次,韩某不是该答复的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在本案中,韩某若是该行政处罚的利害关系人,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然而,淮安区城管局行政处罚的行政相对人是供电公司,而不是韩某。实际上,韩某的举报属于纯粹的公益性举报,他与违建之间不存在任何利害关系。韩某已经获得了淮安区城管局的回复,享有答复程序性权利。因此,韩某既不是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也不是利害关系人,对于淮安区城管局的答复不服,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他不具备原告主体资格。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行政诉讼中被告错列及拒绝变更的处理方式
行政诉讼中被告错列及拒绝变更的处理方式。如果原告错误地将被告列为他人,法院会要求修改。如原告不同意,法院将驳回起诉。同时,文章还列举了可以向法院起诉的行政行为,如行政机关未回复资格认证申请等。当事人可依法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
行政诉讼的定义和作用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
工商部门新规定: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
工商部门新的消费者投诉受理办法。自3月15日起,工商部门对七种投诉不予受理或终止受理,包括不属于职责范围、超过保质期、已调解、已处理、超过一年权益受侵害及不符合法律法规的投诉。消费者投诉需明确被投诉人信息、投诉请求及事实和理由、联系方式和投诉日期。工
-
行政诉讼法中对提起诉讼的时限规定
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强制法中关于提起诉讼和申请强制执行的时间限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知道行政行为后6个月内应提起诉讼,而行政机关在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且不履行行政决定后,可在满6个月后的3个月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此外,申请强制执行需提交相关
-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
公安机关查找疑似被侵害失踪人员信息工作规定
-
治安拘留保释条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