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必须满足行政诉讼成立的条件,即行政诉讼必须符合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并符合受案条件。行政诉讼的成立是附带民事诉讼成立的前提条件。如果当事人在提起行政诉讼时附带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在行政诉讼进行过程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行政诉讼的起诉被法院裁定不予受理,那么附带的民事诉讼也将被裁定不予受理。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提起单独的民事诉讼。如果行政起诉被驳回,附带的民事诉讼也必然被法院驳回。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还要求民事诉讼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原被告双方必须是平等主体。其次,争议产生的原因必须违反了民事实体法的规定。需要严格区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和行政侵权赔偿诉讼。行政侵权赔偿诉讼是基于国家机关及授权组织违法行使职权产生的,赔偿责任由行政机关承担,属于国家赔偿范畴。也就是说,争议标的的产生不是因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本身而导致的,而是因为行政行为的结果影响或改变了民事诉讼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或利益分配。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是两种诉讼的关联性。关联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之间关系密切。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是处理民事争议的前提条件,如果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相关的民事争议也得不到解决。其次,行政争议因民事争议而生,民事争议当事人对该行政行为不服从而产生行政争议。两者的处理难以割裂。
此外,行政诉讼请求与民事请求也存在关联性。一是不同性质的诉讼请求均发自同一法律事实,即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引起了行政和民事两个不同的争议和纠纷;二是民事诉讼请求的实现有赖于行政诉讼请求的实现,或不宜分开处理。
根据诉讼理论中的不告不理原则,当事人只提起行政诉讼,法院无权要求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确实认为符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条件的,法院可告知其权利。同样,如果当事人只提起民事诉讼,但是该民事诉讼的解决又依赖于行政争议的解决,法院也不可以直接将案件转至行政庭审理。只能告知当事人由于两个诉讼的依赖性,建议其首先解决行政争议或提起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当事人拒绝,法院应中止审理,由当事人自己承担由此造成的不利后果。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一审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可以与行政诉讼同时提起,也可以在行政诉讼开始后判决前提出。但是一审中只提起行政诉讼的不能在二审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否则会形成民事部分审判一审终局,侵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行政不作为主体是行政主体,其不作为状态对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侵害。行政不作为的客体是为行政法所保护的利益,包括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主体在法定
法律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措施和家庭暴力的成因。受害者可通过调解、行政处罚、离婚和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附带民事诉讼等途径获得法律支持。家庭暴力的成因包括生活压力发泄、社会环境影响、传统男权文化影响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问题。
合法财产受到侵害的处理方式。如果侵害行为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赔偿,侵权人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承担侵权责任;若财产损失不构成犯罪,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赔偿。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包括针对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
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要件,包括诉讼的性质、范围和成立要件。在行政诉讼中,当事人可一并解决相关民事争议,且行政附带民事诉讼限于同一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律又违反民事法律所引起的合并审理。其成立需满足诉讼产生原因和违反行政、民事法律两个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