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九十六条规定,当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时,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应当支付的款项,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账户中划拨;
(二)对于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情况,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负责人按日处以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罚款;
(三)将行政机关拒绝履行的情况予以公告;
(四)向监察机关或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人民法院;
(五)对于拒不履行判决、裁定、调解书且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情况,可以对该行政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拘留;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行政不作为与滥施权力、乱作为不同。滥施权力者是利用权力超出合法权限或不依法定程序,以谋取私利,涉嫌贪污受贿。而行政不作为则是指行政机关不履行或少做权限内该做的事情,即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阻碍国家法律的顺畅实施,导致法律的重要作用削弱,行政相对人甚至社会公共利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行政不作为是行政领域的另一种腐败行为。
在现代社会,政府应该承担为市场、企业提供服务、信息,协调社会秩序的角色。如果行政不作为行为大量存在,政府就背离了公共权力机构的职能。另一方面,政府经常越权干预市场交易关系,对市场进行指挥而不是指导,对应该不管的事情不作为,对不应该管的事情乱作为,这经常导致市场失灵,政府行为缺乏适当的定位。
行政不作为行为也侵犯了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常以行政行为和明示方式履行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而这种管理职能是法律赋予的必须履行的硬性规定。但是,如果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不作为的方式不履行或拖延履行应当履行的法定职责,就会导致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行政不作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定性。该行为属于交通肇事罪的一种表现形式,涉及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我国法律规定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刑事处罚,包括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刑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行为人在不明知肇事情况的情况下继续驾驶车辆的行为界定。
城管协管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对违章商贩的物品进行暂扣处理的权利。规定明确了暂扣物品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包括制作暂扣清单、告知当事人等。同时,也规定了依法没收的非法财物的处理方式以及罚款的缴纳和上缴国库的流程。
公司解散因做假账的法律处罚及公司亏本如何解散的问题。对于做假账,如果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将面临罚款和行政处分等处罚。针对公司亏本解散问题,给出了公司可以解散的多种原因,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决议解散、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等。
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的区别与联系。两者均因当事人不履行法定义务而产生,但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行政处罚是针对违反行政法规定的行为,目的是使当事人记取教训并履行义务;而行政强制是在当事人拒不接受行政处罚时,行政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以迫使其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