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状是打官司的首要文书,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的自然情况、诉讼请求及其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证据及证据来源、证人的姓名和住所地。具体格式可参考《诉讼文书》部分。以下是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要点:
当事人的自然情况应准确具体地描述。自然情况包括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国籍、所属单位、住所地,以及法人的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和职务。自然人的姓名和法人的名称应与身份证和营业执照一致,当事人的住所地要准确详细,包括门牌号。
诉状中应明确列明案由,即所打官司的具体内容。例如,如果打离婚官司,案由应写明离婚;如果因讨债而打官司,案由应写明借贷。
在诉讼请求部分,应明确写明请求法院解决的问题,并具体明确。例如,请求离婚、履行合同、要求赔偿等。如果有多项请求,应逐一列出。例如,在名誉权纠纷案件中,诉讼请求可以包括:
一、要求被告停止对原告名誉权的侵害;
二、要求被告赔偿原告名誉权损失人民币1000元;
三、要求被告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向原告赔礼道歉,为原告消除影响,恢复名誉。
在事实部分,应明确双方纠纷的原因、经过和现状等。在理由部分,应针对事实,分析是非曲直,明确责任,并引用相关法条加以证明。
诉状中应注明致送法院的名称,即您打算起诉的法院。例如,应写明“致××法院”。
诉状末尾应清晰地写明起诉时间。自然人当事人应亲自签字,法人当事人应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法人单位的公章。
行政诉讼法中的诉讼程序。包括一审、二审和执行阶段的内容。一审中,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复议决定不服或复议机关逾期未作决定,可在规定时间内提起诉讼。直接起诉必须在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诉讼程序包括起诉、受理、审理和裁判。二审是上级法院对下一级
行政诉讼中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的处理方法,包括法院应告知原告变更被告或裁定驳回起诉的规定。同时,阐述了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情况下,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文章还列举了公民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情形,并特别指出了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的特殊情况。
行政不作为判决后仍不作为的处理措施,包括采取法律措施对行政机关进行处罚,如罚款、公告等,同时向监察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文章还深入分析了行政不作为的危害,包括行政腐败、政府职能错位以及对行政相对人权益的侵犯。表现方面,主要介绍了依申请和依职
法律咨询中关于合法的行政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行政主体在进行行政行为时,应具备合法资格和地位,符合法律法规,且行政行为应符合行政主体的权限范围、内容合法适当,并遵循法律程序。同时,提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关于行政复议和诉讼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