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判决是指对行政机关不作为行为所作出的判决。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4、5、6项规定,履行判决适用于以下三类案件: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符合法定条件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时,如果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则可以提起履行判决。
当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定职责时,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不予答复,则可以提起履行判决。
当公民认为行政机关未依法发给抚恤金时,可以提起履行判决。
执行力是指通过民事执行程序将判决中确定的给付义务转化为现实效力的能力。换句话说,当判决中涉及给付义务时,当事人可以依据判决,在义务人未履行义务的情况下,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5条第3款的规定,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法院的判决或裁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对于应当归还的罚款或应当给付的赔偿金,法院可以通知银行从行政机关的账户中划拨相应金额。
对于在规定期限内未履行判决的行政机关,法院可以自期满之日起,按日处以50至100元的罚款。
法院可以向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接受司法建议的机关应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法院。
对于拒不履行判决或裁定且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行为,依照刑法第157条的规定,可以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根据具体情节,可能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罚金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行政监督与行政法制监督的区别。行政监督涵盖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活动,而行政法制监督则是指特定机关、司法机关及公民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实施的监督。行政法制监督是基于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制度实施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对行政行
行政处罚中的听证适用范围及听证程序的相关规定。在特定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听证程序包括核实参会人员、宣布纪律和权利义务、确认主持人身份、宣布听证事项和案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质证和辩论、其他参与人陈述、最后陈述等步骤。听证会的
行政诉讼的定义、作用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内容。行政诉讼是当个人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向法院提起的诉讼。行政诉讼法是规范行政诉讼活动和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此外,还介绍了合议庭的定义、作用及其在行政案件中的重要性。合议庭是法院审判案
行政法律规范的多种解释方法。包括文义解释、目的解释、体系解释以及其他如历史解释和合宪性解释。其中文义解释依据法律用语的文字意义进行,可能涉及例示性规定的分歧。目的解释解决价值冲突,可能会法条的文义限缩或扩张。体系解释根据法律条文在体系中的地位及相关法